2018-2019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如图是江西南昌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 雨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 .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D .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 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 . 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 .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 . 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B . 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 C . 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D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dm
5、如图中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6、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7、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 . 从第3s开始,vA>vB , 第5s时A,B相遇 C .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 D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质量、外形和体积完全相同的铁球、木球、铅球和铝球( ρ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个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B . 个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C . 木球一定是实心的 D . 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2、“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音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音响声通过      传播进入人耳;(2)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3、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会患上近视,通常需要佩戴      镜(选填“凸透”或“凹透”)来进行矫正.现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些(选填“强”或“弱”).
4、显微镜实际上是两个凸透镜的组合,物镜成像原理与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近视眼应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眼镜来纠正.
5、如甲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如乙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6、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大/小).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多/少).
7、请你正确填写单位: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质量约为50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所示),其中甲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      比较      

9、正确读数是做好试验的前提,请你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

(1)如图甲所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2)如图乙所示,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      km/h。
(3)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秤物体质量为      g。
(4)如图丁所示某患者的体温为      ℃.

  

10、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      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 OB 的入射光线 AO;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3)完成凹透镜的光路作图;

(4)完成凸透镜的光路作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在进行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果实验时发现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太低以至于不能全部显示在光屏上,那么,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透镜.

(2)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如下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4

-3

-2

-1

0

0

0

1

3

5

(1)在实验前小李同学充满兴趣地对温度计的长度进行了测量,三次结果分别是28.22cm, 28.22cm,28.24cm,那么温度计的长度应该是      cm。
(2)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 温度—时间图像.
(3)请你提醒小李在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壁或容器底部接触;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5)如果改用石蜡做相同的实验,得到的熔化曲线跟现在的曲线相似吗?      ;(填“相似”或“不相似”)
3、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⑵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⑶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⑷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⑹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 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m3=      g。

⑺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六、解答题(共2小题)

1、一个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

(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判断过程?

(2)若是空心的,求出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3)若是空心的,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时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ρ=8.9×103kg/m3 ,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2、酷暑炎炎,冰水成了大家追捧的冷饮(如图),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带到教室,不久之后将看到瓶壁上出现许多水珠,而瓶内水面却下降了,是不是水从瓶内渗透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

七、计算题(共2小题)

1、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声速为15℃时空气中声速)

2、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2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4


里程/km

0

84

165

300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