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12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 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 .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 .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2、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
A . 0°
B . 35°
C . 45°
D . 55°
3、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 .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 . 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 . 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4、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 熔化、升华、汽化
B . 液化、汽化、升华
C . 升华、汽化、液化
D . 凝固、液化、凝华
5、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 .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 .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 .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6、使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频率
B . 音调
C . 音色
D . 响度
7、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
B . 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 . 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
D . 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8、甲、乙两只标准水银温度计,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些,但温度计的内管直径相同,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
A .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大
B .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小
C .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但甲、乙读数相同
D . 甲、乙水柱柱变化相同,读数也相同
9、图是王亚平太空授课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虚像 照相机
B . 实像 照相机
C . 虚像 幻灯机
D . 实像 幻灯机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小华在一商场通过光亮瓷砖地面看到挂在天花板上吊灯.她看到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通常我们交流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 ,音调 ,响度 。(选填“不变”、“改变”)
3、2012年10月底,飓风桑迪袭击美国.飓风往往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Hz;现在,次声波还被研发成武器,受到这种武器攻击的人会东倒西歪,浑身无力,这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 ;其实,抵御这种新型武器也不难,只要在它面前设置一条真空带即可,这是因为
4、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
5、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
6、根据下面各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
(1)l= cm;
(2)t= ℃.
7、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 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 反射.
8、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 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透镜位置不动,移动蜡烛,调节光屏位置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10、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11、娜娜透过凸透镜看书时,看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此像是 (填“虚”或“实”)像,如果她将凸透镜靠近书本,像会 (填“变大”或“变小”).
12、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 后装入瓶中的.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 时要吸热。
13、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边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4、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经校验不准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水中时温度为94℃。
(1)该不准确温度计的一小格(1℃)所表示的真实温度为 ℃(该小题结果用分数表示);
(2)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真实温度为50℃的温度时,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当用该温度计测量时,被测量温度为 ℃时读数(测量值)和真实值相同。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
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求:



(1)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
(2)汽车行驶的速度.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4 |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加热9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固液共存”或“液”)
(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 材料 | 长度 | 粗细 | 松紧 |
甲 | 钢丝 | 10cm | 0.2mm2 | 紧 |
乙 | 钢丝 | 10cm | 0.1mm2 | 紧 |
丙 | 钢丝 | 5cm | 0.1mm2 | 紧 |
丁 | 钢丝 | 5cm | 0.1mm2 | 松 |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钢丝;
(3)先后用同样的力拨动丙钢丝和丁钢丝,是为了探究振动频率的高低与 的关系;
(4)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物理技术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现代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安装一个“遥控精灵”的app就可以把你的手机变成万能遥控了,这个软件需要利用手机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有时手机对着墙壁发射信号也能控制电视(如图甲),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够产生 现象.
(2)如图乙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该装置有双重探测功能,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 , 的实像.司机通过显示屏可以准确了解车后的情况.同时4个超声波探头可以实时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使用, (“摄像头”或“超声波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