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18-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小丽在校运会百米赛跑中跑出16s的成绩,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在终点处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5m/s
D . 7m/s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
A .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 .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 .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a、b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是4×103kg/m3
B . 分别用a、b两种材料制成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体积不可能相同
C . 称量为200g的学生天平无法直接测量用b材料制成的150cm3的实心物体
D . 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两边,a物质那边会下降
5、下列光现象中,与其他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 )
A .
平面镜使房间感觉更宽敞
B .
雨后填空出现的彩虹
C .
铅笔好像“断”了
D .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6、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
B . 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 . 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
D . 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7、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 可以判断( )
A .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B . 铅达到 328℃就变成液体
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 标准大气压下 80℃的酒精是液态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质量为450 g的水的体积为 cm3 , 这部分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填“增加”或“减小”)了 cm3.(ρ冰=0.9×103kg/m3)
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MM′右边是 (选填“空气”或“玻璃”)。
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在家收看电视直播的小马,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原理是辨别声音的 不同;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 小红骑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6、如下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入射角会 (“变大”“不变”“变小”),光点S'将 (“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7、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先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喷在患处时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一个铝球,它的体积是500cm3 , 质量是540g,
(1)请判断这个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问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铝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ρ铝=2.7g/cm3)
2、小红同学每天步行上学,她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装究:小红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速度步行100 m,用时80s,求:
(1)小红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2)小红步行上学需要20 min,则她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远?
(3)某一天早上小红上学时,先步行了3 min,然后她停下来用了2 min观察路边的野花,接着跑步到学校用了5 min,问小红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2、如图1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上边图2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
(3)实验中要定时记录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3)
(3)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 (填序号)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4)小明针对(3)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_。
五、综合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为 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充整”)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5)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按题目要去作图:
(1)如图甲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画出光线a和b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3)如图丙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经过两次折射后恰好经过A、B两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大致传播路径.
3、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图所示,秒表测得的总时间为 s;
(2)如图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3)如图丙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4)如图丁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喜迎“十九大”回顾五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了发射、空间实验和回收工作,下面几幅图是当时的一些情景,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 ;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火箭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火箭不至于被烧毁,在火箭头部有一层特殊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和汽化来 (吸热/放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地面各个测控站能准确用一种波对飞船进行遥控,这种波 (是/不是)超声波,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