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文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共25小题)

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辽 D . 南宋与金
2、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3、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 . 浙江 B . 广州 C . 景德镇 D . 泉州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结束了分裂局面 D . 扩大了统治疆域
5、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6、《三字经》中写道“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A . 长安称帝 B . 重用魏征 C . 创立殿试 D . 改革税制
7、对《唐朝人口统计表》(见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

人口数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A . 唐朝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 B . 唐太宗开明统治利于人口增长 C . 武则天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 唐玄宗前期人口继续增长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他去浮梁可以乘坐装有罗盘的海船 B . 他可以到浮梁的早市购买茶叶 C . 他在浮梁买茶时可以使用货币“开元通宝”支付 D . 他到浮梁买茶时可以顺便到娱乐场所听戏
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

④尚武风气盛行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10、唐朝时期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能人辈出。下列人物中属于唐朝时期画家的是(   )

①顾恺之

②阎立本

③吴道子

④张择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1、下列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 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 . 鉴真东渡 C . 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D . 玄奘西行
1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事件或现象有关?(   )
A . 开元盛世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宦官专权
13、七年级某同学在绘制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是(   )

A . 后周 B . 后蜀 C . 南唐 D . 北宋
14、歌曲《王者莫问归》中唱到:“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歌曲所歌颂的“王者”是(   )
A . 隋文帝 B . 唐高祖 C . 宋太祖 D . 元世祖
15、如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16、望京位于东直门外15华里,其名称自于辽代。澶渊之盟后,辽在幽州(今北京)东北设望京馆,作为南北往来的使臣宿息饯饮之所。关于澶州之战的叙述,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澶州之战发生在宋真宗时期 B .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C . 以宋军大败而告终 D . 议和后宋给辽岁币
17、如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两国的文字都是汉族人创制的 B . 两国在创制文字过程中吸收了汉字的某些特点 C . 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汉族文化 D . 两国的文字与汉字没有任何关系
18、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商业贸易的繁荣 B . 手工业的兴盛 C . 农业的发展 D . 文化的昌盛
19、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   )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灭亡南宋

③灭亡西夏

④定国号为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④①②
20、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   )
A . 辽--耶律阿保机 B . 西夏--元昊 C . 金--完颜阿骨打 D . 元--铁木真
21、下列哪些少数民族政权曾以北京作为都城(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2、如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央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A . 唐朝长安 B . 北宋开封 C . 南宋临安 D . 元朝大都
23、下列制度中属于元朝首创的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24、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如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

A . B . C . D .
25、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和“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A . 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B . 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 . 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D . 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共3小题)

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替,战乱不已。其后,北方经历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三: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

时间

北方

南方

比例

唐朝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北宋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材料四: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
(2)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在两宋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3)依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1】制度篇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古代中国的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探究二】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这里所说的“考试”指的是什么?开始于什么时候?
(3)根据上图,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分别是什么?并举一例这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文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