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 .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 .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 . 《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2、“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 B . C . D .
3、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袁隆平 D . 邓稼先
4、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5、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   )
A . 邓稼先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王进喜
6、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党的优秀干部,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邓稼先
8、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 . 献身科学 B . 乐于助人 C . 秉公执法 D . 创新精神
9、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邱少云
1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1、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 .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B . 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C .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D . 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12、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 )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13、新中国的模范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 . 邓稼先 B . 雷锋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14、阅读如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5、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阅读下列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中的“领导者”指谁?
(2)材料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什么?
(3)“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分别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5)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上吸取什么教训?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些严重失误?
(2)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谈谈启示(或教训)。
(3)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