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 649

135

38.3

16 392

1957的

13 000

535

50.5

19 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 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4、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 . 完成了三大改造 D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到发电设备生产厂。”以下属于那个年代成就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青藏铁路 B . 鞍山大型轧钢厂 C . 东方红一号 D . 大型客机C919
6、费正清评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评论中的“它”指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7、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8、有人把“一五”计划的成就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可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的工业是( )
A . 手工业 B . 重工业 C . 轻工业 D . 农业
9、对图中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得到各界人士支持 B . 贯彻西方民主原则 C . 反映时代发展需求 D . 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1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沈阳第一机床厂 C . 川藏公路 D . 南京长江大桥
11、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讲话的主旨是(    )
A .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B .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2、下图是新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到B这一时期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并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B . 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实行农业合作化 D . 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3、20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项目有7项放在了洛阳。当时的洛阳,不仅有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最大的轴承厂、最大的高速船用柴油机厂等,而且还有一片独具特色的苏式建筑群,如今,涧西工业遗产街已经被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材料中,以下四个选项不能得出的是(   )
A . 工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B . 洛阳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 C .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一五计划”期间,留下了许多中苏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14、“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应出现在(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5、1954年9月,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不同于中国历代法律、不同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宪法的根本之处是(   )
A .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 .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C . 加强了政治和法制建设 D . 是我国有史以来正真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3~1956年,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84.9亿元,其中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151.5亿元,对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26.4亿元;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农业总产值为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业总产值6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6%和4.8%;交通运输业有明显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1)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规划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2)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产量增长100%。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1年毛泽东的谈话

材料二:1952年底,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周恩来、陈云的主持下,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处于何种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一五”计划实施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是哪类工业?请你举出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