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西汉的建立(共5小题)

1、“人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屡战屡败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秦朝 D . 西汉
2、汉朝又称两汉,其中西汉的建立者是(    )
A . 刘彻 B . 刘秀 C . 刘邦 D . 刘备
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西晋 D . 东晋
4、下列关于汉高祖刘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于公元202年建立汉朝,定都洛阳 B . 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 C . 释放因战乱、饥荒为奴婢的人为平民 D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
5、他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神话。他是(   )
A . 陈胜 B . 刘邦 C . 杨坚 D . 李渊

二、休养生息政策(共5小题)

1、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⑤汉景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③④⑤
2、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统治者采取了(    )
A . 分封制管理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郡国并行制度 D . 削弱王国势力
3、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重用人才 C . 休养生息 D . 严刑峻法
4、西汉的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 . 力倡节俭 B . 大兴文治 C . 休养生息 D . 平抑物价
5、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汉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

三、“文景之治”(共5小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可见德治的重要性。追忆历史,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 汉高祖时期 B . 文景时期 C . 汉武帝时期 D . 光武帝时期
2、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是在哪两个人物的统治时期(   )
A . 汉高祖、汉文帝 B . 汉文帝、汉景帝 C . 汉文帝、汉武帝 D . 汉高祖、汉武帝
3、“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汉朝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 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提出以农为本 C . 文帝、景帝“以德化民”,废除肉刑 D . 汉武帝北击匈奴
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5、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四、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 民所恃也……”艾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汉武帝牙十年间。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除自然灾害外,国内没有遭受重大动乱,国家极为富足。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观点?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建立七十余年会如此繁荣和政府实行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后世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