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秦的暴政(共5小题)

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
A .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 . 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 .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 . 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2、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 . 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 . 秦朝法律的残暴 C .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 . 人民为了赶时髦
3、从修建骊山墓、阿房宫、长城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暴政突出表现在(  )
A . 繁重的徭役 B . 很重的赋税 C . 残酷的刑罚 D . 可怕的殉葬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 . 推行郡县制 B . 繁重的徭役 C . 沉重的赋税 D . 严酷的刑法
5、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繁重的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陈胜、吴广起义(共5小题)

1、小文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两个关键信息,那么出现的搜索结果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齐桓公、管仲 B . 陈胜、吴广 C . 刘邦、项羽 D . 秦孝公、商鞅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这次大起义发生在(  )
A . 秦朝末年 B . 西汉末年 C . 东汉末年 D . 三国时期
4、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
A . 楚汉之争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城濮之战 D . 黄巾军大起义
5、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B . 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三、楚汉之争(共5小题)

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 秦统一六国 B . 楚汉之争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 . 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 善于用人 C . 军事力量强大 D .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3、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 . 春秋争霸 B . 战国称雄 C . 秦灭六国 D . 楚汉之争
4、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下列帝王与历史典故“鸿门宴”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汉高祖 B . 秦始皇 C . 齐桓公 D . 汉武帝
5、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 . 马陵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楚汉之争

四、材料探究(共3小题)

1、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木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奋起抗战片】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坡下歌》

(1)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图一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3)图2与图3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2、观察下图《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回答问题。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上图没有涉及到的,请填“C”。

(1)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
(2)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有陈胜、吴广军和项羽军、刘邦军。
(3)陈胜、吴广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进攻到戏。
(4)参加的巨鹿之战主要是陈胜、吴广的军队。
(5)三支农民起义军队最后都攻入了咸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