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老子(共5小题)

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2、下图人物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C . 要选贤能之人治理国家 D . 以法治阿,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孔子 D . 韩非子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 . 辩证法的思想 B . “兼爱”“非攻”的思想 C . “仁”的思想 D . 以“法”治国的思想
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 . 尚贤节能 B . 中央集权 C . 无为而治 D . 小国寡民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共5小题)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盖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 . “兼爱”“非攻” B . “无为而治” C . “仁政”治国 D . 依法治国
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 . 道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儒家思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    )
A . “自然无为” B . “仁者”“爱人” C . “以法治国” D . “兼爱”“非攻”
5、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①

三、百家争鸣(共5小题)

1、下列属于墨子主张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兼爱、非攻 C . 仁者爱人 D . 民贵君轻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谁的名言(  )
A . 孔子 B . 韩非子 C . 孟子 D . 墨子
3、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荀子 D . 孟子
4、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    )
A . 以德治民 B . 实行仁政 C . 以法治国 D . 无为而治
5、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 . 科学技术发达 B . 百家争鸣出现 C . 地方书院兴起 D . 儒家学派形成

四、材料探究(共2小题)

1、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星光灿烂,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寻觅春秋哲人】

材料一

【重温百家争鸣】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谋略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图一反映出孔子的什么事迹?图二反映了他在教学方面的什么主张?你知道孔子还有哪些教育思想或主张吗?图三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什么观点?
(2)把材料二中的人物与下列内容对应起来。并把图片中的各家思想填写出来。

A      名片

生活时期:战国

学  派:道家

主要思想:      

B      名片

生活时期:战国

学  派:墨家

主要思想:      

C      名片

生活时期:战国

学  派:法家

主要思想:      

D      名片

生活时期:战国

学  派:儒家

主要思想:      

(3)你认为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4)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5)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繁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子(墨家)和孟子(儒家)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孔子广收徒门,兴办私学,有独到的教育思想。他的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冉求,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他怕仲由冒失,就叮嘱仲由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表表人物。

 
 
 
 
 韩非子
孟子
墨子
庄子
(1)请正确摘抄材料一中的一句话,作为“诸子百家”出现的背景表述。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图示人物的什么教育思想?材料二图示人物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学生整理成一部书,该书的书名是什么?
(4)以下是材料三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代号填在括号里。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5)在班上,某个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很差。面对这种情况,请你运用“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中一家学派的思想来帮助这位同学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