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战国七雄(共4小题)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阪泉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 齐、楚、晋、韩、赵、燕、魏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吴、魏、燕、赵、楚、秦、韩 D . 齐、楚、秦、燕、赵、魏、韩
3、仔细观察下图,判断此图是(    )

A .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B . 春秋形势图 C . 战国形势图 D . 秦朝疆域图
4、热播剧《芈(mǐ)月传》讲述了楚国公主芈月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同时也反映了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剧中芈月远嫁秦国,在战国七雄形势示意图(下图)中,当时秦国的对应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商鞅变法(共5小题)

1、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 . 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 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C . 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D . 使秦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3、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 . 鼓励耕织 B . 建立县制 C . 奖励军功 D . 严明法度
4、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 承认了土地私有 C .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A . 商鞅 B . 李冰 C . 秦穆公 D . 晋文公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共6小题)

1、“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2、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理成都岷江某处水利工程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深淘滩,低作堰,……砌鱼嘴,安羊圈……分四六,平潦旱,……岁勤修,预防患”。这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珠江 C . 葛洲坝 D . 都江堰
3、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 . 都江堰的开凿 B . 长城修筑 C . 灵渠的开凿 D . 秦始皇陵的修建
4、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5、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6、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 永济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四、材料探究(共3小题)

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名称。
(2)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请列举三个著名的战役。
(3)依据上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2、阅读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郫江)和外江(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观点或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横线上划“B”;是以上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划“C”。

①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②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③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④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      

⑤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