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共4小题)

1、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3、《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4、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指的是( )
A . 夏朝 B . 春秋 C . 战国 D . 秦朝

二、商汤灭夏(共4小题)

1、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 . 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C . 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 . 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2、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商王迁都至殷后,不再迁都,商朝逐渐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后来又称商朝为殷商。迁都至殷的商王是(    )

A . B . 盘庚 C . D . 比干
3、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提供考古依据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4、“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其中“迁夏社”指的是(    )
A . 夏朝建立 B . 盘庚迁都 C . 商汤灭夏 D . 武王伐纣

三、武王伐纣(共4小题)

1、《封神演义》依托于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下列历史事件和“时空线索”有关的是(    )
A . 盘庚迁都 B . 牧野之战 C . 涿鹿之战 D . 国人暴动
2、巨幅壁画《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如下图)已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它反映的是3 000多年前的哪一场面?(    )

A .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 . 商汤灭夏 C . 周武王灭商 D . 犬戎灭西周
3、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A . B . 纣王 C . 文王 D . 武王
4、如图为西周著名青铜器利簋及铭文。这些铭文最有可能记述(   )

A . 齐桓公称霸 B . 长平之战 C . 武王伐纣 D . 盘庚迁都

四、西周的分封制(共4小题)

1、历史学家杨宽在《先秦史十讲》一书中指出:“西周王朝之所以强大……由于天子能够控制和使用诸侯,从而控制四边的夷戎部族。”杨先生认为西周强大的原因是(   )
A . 郡县制推动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 分封制稳定了西周的政局 C . 三公九卿制促进西周经济的繁荣 D . 中央集权制度使君权更加集中
2、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如图,可知当时实行(   )

A . 皇帝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3、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公九卿制 D . 三省六部制
4、“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丞相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分封制

五、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把人当坐骑

图二:人民的怨愤

材料二:“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材料三:他暴虐无道,甚至派人严密监视人们的言论行动,谁有不满,就杀死谁,平民在路上只能互相交换眼色。一位大臣提醒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材料四:商汤去见伊尹,车夫半路上问:“您要到哪儿去?”商汤答:“我将去见伊尹。”车夫说:“伊尹,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百姓。如果您想见他,只要下令召见他即可,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商汤把车夫赶下车,亲自驾车前往。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的是历史上哪几个朝代的哪几位君主?
(2)为什么前三则材料中三位君主的统治都被推翻了?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商汤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4)比较商汤和前三位君主的所作所为,你得到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种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该制度下诸侯有哪些义务?
(3)此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①______”。

材料二: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②______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③_____”。

材料三:周初将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1)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2)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3)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确定怎样的贵族等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