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共5小题)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B .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C .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 D . 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C .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3、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4、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 农业产量的提高 B .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5、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    )
A . 铁农具和牛耕 B . 选种 C . 深耕细作 D . 治虫害

二、王室衰微(共4小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2、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    )
A . 西周时期 B . 商周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春秋时期
3、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 .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 外族入侵 C . 诸侯争霸 D . 国人暴动
4、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分封制有所动摇 B .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三、诸侯争霸(共5小题)

1、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诸侯争霸 B . 王室衰微 C . 经济发展 D . 新经济秩序确立
2、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 .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 . 诸侯国的数雄越来越多 C .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3、春秋时期有众多的霸主,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4、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 . 晋文公 B . 楚庄王 C . 齐桓公 D . 秦穆公
5、“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 . 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 C . 楚国兵力非常强 D . 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

四、材料探究(共4小题)

1、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3)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4)除了桓公外,晋、楚、秦先后称霸的国君分别叫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