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共5小题)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攻占长沙 C . 攻占南京 D . 永安建制
2、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 . 洪秀全 B . 李秀成 C . 林则徐 D . 李鸿章
3、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 . 杨秀清 B . 李秀成 C . 洪秀全 D . 萧朝贵
4、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是(    )
A . 毛泽东 B . 孙中山 C . 林则徐 D . 洪秀全
5、太平天国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
A . 洪秀全 B . 杨秀清 C . 洪仁玕 D . 陈玉成

二、定都天京(共3小题)

1、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长安 D . 桂平
2、太平天国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 . 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 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 C . 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 . 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3、“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个歌谣描述的情形是(  )
A . 太平军定都天京 B . 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 C . 天平天国天京陷落 D . 八国联军攻入南京

三、天京陷落(共5小题)

1、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 .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 曾国藩率军镇压 C . 发生了天京事变 D . 清政府借师助剿
2、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天京事变 D . 天京陷落
3、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安庆陷落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事变
4、毛泽东也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心理的;二是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其中洪秀全和杨秀清两权对立直接导致(  )
A . 北伐西征全军覆没 B .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 .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 . 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颁布《天朝天亩制度》 C . 天京事变 D . 天京陷落

四、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潜海角恐惊天,暂却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洪秀全

材料二:在我国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什么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2)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动了什么行动?
(3)材料二中“红头军”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洋人?
(4)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红头军”所发动的这场运动的性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请说明理由。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要点,不要抄袭原文)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二:《资政新篇》书影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农民政权的什么革命纲领?
(2)材料二中的《资政新篇》是谁写的?
(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上述两则材料的主张有没有可能实现?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