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7 大运河的开通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    )
A . 北京 B . 杭州 C . 洛阳 D . 南京
2、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3、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B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D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4、隋朝时,要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经大运河运抵余杭,正确的路线是(    )
A . 江南河—长江—邗沟—通济渠—黄河 B . 黄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南河 C .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 D .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
5、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
A . 巩固了隋朝统治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强了北部边防 D . 便于隋炀帝南巡
6、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的中心是在(    )
A . 涿郡 B . 余杭 C . 长安 D . 洛阳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
A . 涿郡 B . 洛阳 C . 江都 D . 余杭
8、“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 . 都江堰 B . 赵州桥 C . 大运河 D . 灵渠
9、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    )
A .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 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 C . 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 D . 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10、京杭大运河,一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作为一条贯穿中国版图东部的交通要道,直到今天,依然繁忙。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修建于隋文帝时期。 B . 大运河的修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 .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D . 运河自北向南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构成
11、扬州,是一座与中国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扬州城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今年扬州将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你觉得该馆可以介绍哪位皇帝的事迹为宜(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文帝 D . 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称做(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江南河 D . 邗沟
13、隋朝运河的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北京 D . 南京
14、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赵州桥 D . 大运河
15、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此举”(开凿运河)之“功”是(    )
A .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16、下图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1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促进了外贸发展 C .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 结束了分裂局面
18、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
A .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 . 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 . 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19、“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 . 建立隋朝 B . 统一全国 C . 开通大运河 D . 创立科举制
20、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上文中隋炀帝兴修的水利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白渠
2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诗中论及的大运河开通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 南水北调 C .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 .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2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

A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2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24、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2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 . 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 .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 . 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2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
A . 赵州桥 B . 长城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27、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
A . 长城 B . 大运河 C . 都江堰 D . 赵州桥
28、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征集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隋炀帝又在三国东吴已有的运道基础上开凿江南河。该工程对巩固我国的统一,发展南北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文中隋炀帝兴修的水利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白渠
29、隋朝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 . 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30、“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 . 加强民族融合 B . 加重人民负担 C . 加速隋朝灭亡 D . 促进南北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示意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自皮日休《汴河怀古》

(1)请你仔细观察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A.              B.      

运河四段:C.             D.             E.           F.      

(2)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个大型水利工程?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3)2017年“诗意运河·风雅杭州”,首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三周年晚会在杭州举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河”是指什么?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修这条河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的最北端是哪里?最南端是哪里?中心又是哪里?
(3)材料一中如何评价它的?(材料中找答案)你如何评价这条河的积极作用?
3、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1)请正确填写示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      ;B:      ;C:      

(2)观察示意图,其中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说一说你的理由。
(4)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大运河申遗的理由。(至少两条)
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的大运河是隋朝      (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
(2)大运河以A      为中心,北达涿郡,即今天的      南至B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7 大运河的开通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