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

如图,某初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一组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图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排列(   )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

A . 尚书省 B . 安西都护府 C . 市舶司 D . 遣唐使
3、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 鲜卑族 B . 女真族 C . 满族 D . 回族
4、在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是(  )

A . 宋太祖 B . 成吉思汗 C . 完颜阿骨打 D . 耶律阿保机
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南宋灭亡   ③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④元朝统一全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6、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加强国防事业 ③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 灭西夏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8、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 . 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 . 货币交易量大,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D . 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南宋与金对峙 C . 宋夏和议 D . 北宋与金对峙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  ②阿骨打建金  ③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④元昊建立大夏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④②
11、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

A .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 .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 .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13、北宋时期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宋政府轻视军队 B .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 . 宋代时武将升迁慢 D . 宋代军队生活待遇极差
14、北宋文学家苏轼写下一首诗,他称赞某一物“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的新型农具是(    )

A . 筒车 B . 曲辕犁 C . 秧马 D . 铁耙
15、《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辽灭金 D . 蒙古灭宋
16、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

A . 解读文物 B . 查阅文献 C . 考古发掘 D . 实地调查
17、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族 B . 契丹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二、简答题(共3小题)

1、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面对材料一叙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2、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3、怎样评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选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代首创的哪一制度?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交通的改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互通有无、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国向西眼神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起,清政府为防反清将士郑成功,下令东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迁界(向内迁移界墙,深圳地区两次共内迁80里),新安县被撤消,大部分地区被迁空,全县人口仅剩北部山区2172户。南头古城除城墙外,城内房屋均遭拆毁,其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

(1)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主要通过什么运输工具运载货物?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你认为哪一历史人物的功劳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