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 . 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 . 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北宋的建立是赵匡胤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 . 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 .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 . 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 . 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
A . 设节度使
B . 抗击突厥
C . 建立行省制度
D . 重用人才
5、准噶尔是哪个民族的一支( )
A . 维吾尔族
B . 蒙古族
C . 藏族
D . 回族
6、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
A . 唐朝时期
B . 五代时期
C . 北宋时期
D . 南宋时期
7、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
A . 200年
B . 300年
C . 400年
D . 500年
8、回族开始形成于( )
A . 五代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9、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 . 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 . 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 . 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 . 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0、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说太湖流域是当时我国闻名的“粮仓”,只要这里丰收了,天下吃饭就可满足了。这里的太湖流域具体指的地区是( )
A . 杭州和苏州
B . 杭州和扬州
C . 苏州和扬州
D . 苏州和湖州
1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2、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唐朝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 )
A . 国家局面安定
B . 对外开放的政策
C . 商业繁荣
D . 暴政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北宋与辽对峙
B . 北宋与金对峙
C . 北宋与西夏和议
D . 南宋与金对峙
14、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 )
A . 父死子继
B .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C . 发动兵变
D . 发动宫廷政变
15、元朝时直属于中央中书省的有( )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学习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中外交往与冲突
17、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生动详实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建立西夏王朝的是( )
A . 鲜卑族
B . 契丹族
C . 藏族
D . 党项族
1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张謇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被打通了。在唐时,这条贸易通道上不可能转运的物品有( )
①蔡侯纸
②指南针
③佛经
④活字印刷品
⑤《清明上河图》
⑥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A . ②④⑤⑥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
D . ②③④⑥
19、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20、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是邵阳洞口县的80后“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曾对记者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他的许多名篇我都能背诵。”下列作品属于李白的是( )
A . 《蜀道难》
B . 《念奴娇·赤壁怀古》
C . 《窦娥冤》
D . 《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历史地图的变迁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识读宋元时期的形势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建立辽、金政权的少数民族名称,并简述从图一到图二政权更替的过程。
(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3)根据图三信息,列举元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简述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请结合所学列出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两点原因。
(2)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谈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的影响?
(3)如下图所示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该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曾经发明了火药和火器的中国却在英吉利的洋枪洋炮的攻击下惨败,有人就把中国的惨败归罪于火药、火器的发明及西传,鲁迅先生就火药、火器的发明与应用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鲁迅先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怎样评价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2、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
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举一例史实,帮助小明完成这期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