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同步练习题(共25小题)

1、毛泽东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本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资治通鉴》记载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    )
A . 黄帝至汉武帝 B . 西周至春秋 C . 战国至五代 D . 隋唐至明清
2、《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 . 从皇帝到汉武帝 B . 从战国到五代 C . 从战国到汉武帝 D . 从汉武带到宋神宗
3、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   )
A . 黄帝战蚩尤 B . 武王伐纣 C . “安史之乱” D . 杯酒释兵权
4、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 . ③④②①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③①② D . ③②④①
5、《资治通鉴》这部史书按年代顺序,叙述的是_______时期的历史。(   )
A . 从五代到元朝的历史 B .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 . 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 从隋朝到元朝时期的历史
6、小静看完电视剧《贞观长歌》,对唐朝的历史很感兴趣,想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翻阅(   )
A . 《史记》 B . 《春秋》 C . 《尚书》 D . 《资治通鉴》
7、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后汉书》 D . 《资治通鉴》
8、关于《资治通鉴》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 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C . 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D . 按年代顺序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全书将近500卷
9、2009年,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 B .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 .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10、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生活在(   )
A . 南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11、历史剧《唐太宗》在影视城拍摄,要在书房书架上摆上一些书,请你选择(   )
①《论语》②《史记》③《齐民要术》④《水经注》⑤《资治通鉴》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12、以下与《资治通鉴》有关的史实和叙述一致的是(   )
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该书历时十九年编成
③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1362年的历史
④主编是北宋学家司马迁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④
1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司马光曾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此书”是指(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三国志》 D . 《资治通鉴》
14、下列关于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最早的定向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
②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③《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④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宋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5、北宋时开创豪放词风的著名词人是(   )
A . 司马光 B . 苏轼 C . 李清照 D . 辛弃疾
16、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资治通鉴》 D . 《窦娥冤》
17、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他是(  )
A . 白居易 B . 苏轼 C . 李清照 D . 辛弃疾
18、宋元时,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下列属于“宋四家”的是(   )
①李清照   ②王安石   ③苏轼   ④黄庭坚   ⑤白居易   ⑥李白   ⑦米芾   ⑧关汉卿   ⑨蔡襄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⑦ C . ③④⑦⑨ D . ①③⑦⑨
19、下面不是唐代的诗人是(   )
A . 孟浩然 B . 张九龄 C . 陈子昂 D . 柳永
20、《窦娥冤》其艺术表现形式属于(   )
A . 唐诗 B . 宋词 C . 元曲 D . 小说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玫要·治国犹栽树》

材料二:“自古皇帝皆平安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   你知道材料一中“太宗”的姓名吗?

(2)材料二所引用的《资治通鉴》出自哪个朝代?这是一本什么体例的书?

(3)综合以上文字,例举出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太宗”在位时采取的任意2点治国措施。

(4)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位帝王。

22、下面叙述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生活在南宋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宋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错误:      正确:       。
(2)错误:      正确:       
(3)错误:      正确:       
(4)错误:      正确: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南宋词人辛弃疾
请回答:

(1)上述词句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什么状况?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4、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是宋朝谁的诗句?

(2)诗中对项羽作了怎样的评价?

(3)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