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 .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 .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 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3、某旅游者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卷被称为“现存世界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这位旅游者看到的印刷品应是(  )

A .       B .       C .     D .
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A . 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 . 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 . 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 . 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5、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A . 杨业 B . 岳飞 C . 文天祥 D . 戚继光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武则天 D . 唐高宗
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 那烂陀寺 B . 唐招提寺 C . 敦煌莫高窟 D . 麦加大清真寺
8、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

A . 纺织 B . 鼓风 C . 灌溉 D . 垦荒
9、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 .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0、下图是曾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的人,他是(    )

A . 宋太祖 B . 唐太宗 C . 宋真宗 D . 宋钦宗
11、下列各项横线两端没有联系的是(    )

A . 女真族——阿骨打 B . 蒙古族——松赞干布 C . 契丹族——阿保机 D . 党项族——元昊
12、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1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对北宋来说,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B . 它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 . 客观上使得辽宋关系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D . 缩小了北宋的统治区域,是北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1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1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  )
A . 大泽乡起义 B . 楚汉之争 C . 黄巢起义 D . 黄巾起义
16、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佳话反映的是(  )
A . 唐与南诏的关系 B . 唐与吐蕃的关系 C . 唐与突厥的关系 D . 唐与日本的关系
17、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马可·波罗
18、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应指(    )
A . 匈奴 B . 女真 C . 契丹 D . 党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水平。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李老师在帮助学生复习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设计,请你一起来完成设计内容。
【历史线索篇】
【和谐盛世篇】
【民族关系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学习收获篇】
【学以致用篇】

(1)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涉及的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其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①在首尾将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分别出现了“治世”和“盛世”的局面。请你写出其名称及开创者。②比较两位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政治措施,你认为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3)①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③元朝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4)通过这两单元的学习,从学史方法的角度和认识历史的角度谈谈你的收获

2、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3、阅读下列材料: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2)“胡虏”中的“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哪里?
(3)此民族与南宋在战后订立的合议称作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