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
A . 房玄龄
B . 魏征
C . 长孙无忌
D . 杜如晦
2、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 . 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C .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 .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3、《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 )
A . 是唐高宗的皇后
B . 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4、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重用人才
B . 重视农业
C . 善于纳谏
D . 提倡节俭
5、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A .
B .
C .
D .




6、他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也很善于发现人才。起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朝政充满朝气,他的统治被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7、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 . 创立皇帝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贞观之治
D . 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9、有学者评价某一统治者“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0、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的是( )
A .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 . 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 . 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D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1、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 . 汉武帝
B . 成吉思汗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12、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提倡节俭
B . 重视人才
C . 勤于政事
D . 善于纳谏
1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14、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
B .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 . 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1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 轻徭薄赋
B . 重用人才
C . 减轻刑罚
D . 善于纳谏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 户数(单位:万户) |
贞观末年 | 300 |
武周末年 | 615 |
开元末年 | 841 |
(1)材料中“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指哪位统治者?
(2)据材料,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 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列举两位他在位时用的贤人。
(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4)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