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
A . 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 . 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 C . 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 . 私塾先生教授《红楼梦》
2、隋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隋末农民起义 B .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C . 科举制度的创立 D .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3、《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权臣当道 B . 隋炀帝的暴政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自然灾害严重
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B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D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5、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 . 自由性 B . 广泛性 C . 民主性 D . 公正性
6、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 中央集权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7、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
A .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 . 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 . 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8、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高宗 C . 宋太祖 D . 元世祖
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诗中论及的大运河开通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 南水北调 C .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 .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1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

A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11、《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1300多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
A . 监察制度 B . 三省六部制 C . 行省制度 D . 科举制
1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1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 . 唐诗影响深远 B .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 唐诗取材广泛 D .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4、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1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 . 581-618年 B . 589-618年 C . 581-600年 D . 588-618年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位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较为全面?该河的开通,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这种选官制度的名称。它的创立有何积极影响?
(3)材料反映的史实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在位期间,隋朝曾经“光芒四射”,最终却短命而亡,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年级《中国历史》地图册(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以何处为中心?南北分别可以通达哪里?
(2)时至今日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试举一例说明。
(3)材料二描述了大运河开凿的情况,读后你有何感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3)科举制已经废除,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是什么方法?
(4)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