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3小题)

1、北洋军阀首领是(    )                               

A . 慈禧太后 B . 孙中山 C . 袁世凯 D . 康有为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挽救民族危亡 B . 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C . 开办民办工业 D . 维护封建统治
3、在清政府与西方的一次较量中,有这样一番描述:“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根据前方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该部头起、二起共550人到达,后两起450名尚在途中。而英军此时已放弃宁波,攻陷乍浦、吴淞,正浩浩荡荡驶进长江!”这次较量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南京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 . 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 .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D . 南京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结束
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这句话不能说明(     )

A . 每个强盗对自己究竟拿了多少赃物都不清楚 B . 强盗们为了抢劫方便,人为地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C . 强盗们抢的赃物数量之大是惊人的 D . 强盗们的罪行是令人发指的
6、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原因是(    )

A .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 中美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 国共两党的矛盾消除了 D . 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7、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若是往上海实地参观,参观的主题应拟为(   )


A . 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B .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 . 革命圣地,七大召开
8、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带领汕头青年旅团参观山东刘公岛的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时,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   )
①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国侵略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⑤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9、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 . ②③①④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①③②⑤④
10、在1858年,一位中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沙俄士兵的阻挠,他们驱逐渔夫的理由是( )

A . 这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B .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 . 这是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 D . 沙皇俄国的武力比中国强大
11、

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领导人塑像,他们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塑像是纪念( )

A . 南昌起义 B . 湘赣边秋收起义 C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红军长征胜利
1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C .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13、“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回兵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 . 柳条湖事件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4、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一文钱也没有),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应该是(     )

A . 改良立宪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民主和科学
1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 .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 . 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C .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 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6、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辛丑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北京条约》
1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不费一兵一卒,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沙俄 B . 法国 C . 英国 D . 美国
18、如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 . 洋务运动 B . 百日维新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9、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A . B . C . D .
20、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21、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京大屠杀 B . 七七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台儿庄战役
22、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时人民解放军开始(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没
23、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
A . 中英协定关税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除了儒学,各家学说在汉代必须绝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2)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这句话是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分水岭是指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说它是悲剧性的是指它没有真正完成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4)中古西欧城市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自从城市产生起,西欧的城市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中古西欧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5)19世纪中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个人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后面的回答往往是枪声。 这说明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最终通过独立战争,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6)冷战结束后,市场经济席卷全球,世界贸易组织、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建立。 这说明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出现。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 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如下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中①处应填写什么?哪次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
A . 正确 B . 错误
(2)柳亚子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

(2)
A . 正确 B . 错误
(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3)
A . 正确 B . 错误
(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4)
A . 正确 B . 错误
(5)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5)
A . 正确 B . 错误
(6)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
A . 正确 B . 错误
3、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4、二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纵容战争】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借机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后南京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抗议,提出日本退兵、恢复中国主权等合理要求。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公然践踏国际公约,灭绝人性的施放毒气,埃塞俄比亚军民一方面进行坚决抵抗,一面呼吁国联制裁侵略。但中国、埃塞俄比亚的合理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英、法、美等国对日本、意大利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政策。

【赢得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战中,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南斯拉夫游击队铁托元帅指挥下,主要抗击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的进攻。他们不仅依靠一批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丰富作战经验的战士练兵,还赢得不同国家的支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合作,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否认战争】

材料四: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如此描述:“12月,占领南京(这时因日军的原因而有不少民众死伤。南京事件)。”“南京人口是20万,在日本进攻一个月后人口增加到了25万,除此之外该事件还有许多疑问点,现在还在继续争论。因为是战争之中,即便是发生某些杀害事件,也不是大屠杀一类的问题。”

【反省战争】

材料五:战后德国政府对二战做出了深刻反思。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重蹈覆辙。”德国对二战的深刻反省,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也获得了受害国的谅解。

(1)这一姑息纵然的政策被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回答,日本右翼势力教材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是什么?
(4)结合二战后德国的态度,针对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你对日本有什么建议?
5、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下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某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材料三: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ctv.tom消息(新闻联播,2004年5月4日)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去唱好这首“青春之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