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①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③清政府在该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④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北击匈奴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②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有利于汉朝对世界的政治影响
④是连接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任务一:【史料追寻历史史实】
任务二:【图片解读历史现象】
任务三:【材料硏读历史人物】
材料一: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明)李贽
材料二:“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史料1
发现:一些粗糙石器,炭屑和烧骨
推论: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史料3
发现:
推论: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如图。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材料一:商鞅变法中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