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东汉的灭亡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初期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B . 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C . 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D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丞相权力膨胀
B .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 外戚专权
D . 宦官专权
4、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
A . 皇帝幼龄即位
B . 宦官外戚专权
C . 黄巾军大起义
D . 地方军阀割据
5、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 . 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 . 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 . 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6、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7、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一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汉室“中兴”的故事。这个历史人物是( )
A . 刘邦
B . 刘彻
C . 刘秀
D . 刘协
8、公元9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 )
A . 胨胜
B . 项羽
C . 王莽
D . 刘秀
9、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 . 是一次以宗教为外衣的农民起义
C . 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
D . 是一次沉重打击封建政权的农民起义
10、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
A . 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 . 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 . 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 . 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
材料一:
【专权篇】
材料二:
【反抗篇】
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后汉书·皇甫嵩传》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2、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决一死战。商军大败,商纣王自焚而亡。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战争?此战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图1的起义发生在何地?领导者是谁?此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3)图2的黄巾起义发生在什么时期?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起义历史背景有何共同之处?起义给统治者怎样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