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的暴政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赋税的沉重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这首童谣真实的反映了秦朝(     )

A . 加强文化专制 B . 徭役、兵役繁重 C . 法律极其残酷 D . 长城工程的宏大
3、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解救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军队,楚军过了漳河后只保留了三天的军粮,将随身携带的铁锅砸破,把船凿沉,并烧掉了军营。描写这一事件的成语是(    )
A . 退避三舍 B . 围魏救赵 C . 破釜沉舟 D . 负荆请罪
4、楚汉之争,刘邦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赢得民心 B . 实力雄厚 C . 破釜沉舟 D . 瓦解敌方
5、“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刘邦项羽起义 C . 巨鹿之战 D . 楚汉之争
6、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 . 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 .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 . 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 . 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8、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 . 春秋争霸 B . 战国称雄 C . 秦统天下 D . 楚汉战争
9、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军达到了咸阳附近 B . 刘邦率军逼近咸阳 C . 项羽率军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 D . 秦二世被逼自杀
10、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 .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 .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 黄巾军
11、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官渡之战
12、秦朝末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3、清朝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书斋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和上联有关的历史人物(    )
A . 刘邦 B . 秦始皇 C . 项羽 D . 汉武帝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 国人暴动 B . 大泽乡起义 C . 黄巾起义 D . 黄巢起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

材料三: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祚共十五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

(1)材料一中秦朝人口与每年征调服役的人数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这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2)材料二中的“领队人”是哪两个人?材料二描写的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3)有人说:“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此你怎么看?
(4)材料三中秦朝灭亡发生在哪一年?遥想当年“秦王扫六合”是何等的威风,可短短历经二世十几年即亡,对此,你有何感想?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