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1)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①“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②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嗑瓜子是自己的自由,不用管别人
④要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
①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②有利于分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④文化节目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①规范养犬,维护秩序 ②禁止养犬,文明生活 ③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④遛狗随意,善待生命
①不与“礼”相悖,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共抗疫情之举
②不与“礼”相悖,这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
③和我们的传统礼节相悖,让亲情冷淡
④和我们的传统礼节相悖,让大家失去了团聚的快乐
①能有效的震慑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②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说明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④维护刑法的公正性
①社会中的一些假恶丑的现象,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②义务献血、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温暖了人心
③参观科技馆,丰富的科技展品开阔自己的眼界
④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①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④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①吴某咎由自取,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
②吴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吴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每个人的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①人们在机场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公共场所秩序
②机床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
④人们在商场、车站保持安静——社会管理秩序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约束
④遵守规则只是遵守法律
①请人指点说“赐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②在公共场合打喷嚏时,侧身用纸巾捂住口鼻
③父母与客人谈话时经常插话表示热情
④给长者打电话时,先挂掉电话,以示尊重
二、辨析题(共2小题)
初中生小明和同学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倒在地。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被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逃走。针对这一事故。路人议论开了:
甲:“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
乙:“如果能够找到肇事司机,就把他的车给砸了。”
丙:“交警找到肇事司机后,应依法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甲、乙,丙路人的看法分别进行辨析。
我们观察到几位同学行为存在问题。请你写出正确做法并说明理由。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图片赏析】下面是小阳同学记录的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请你赏析。
参加义务清扫 |
看望独居老人 |
参加夏令营 |
【走近网络】互联网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情境探究】小谨同学热爱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点滴。下面是他记录的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阅读。
情境一:一个微信好友发来了“红包”,打开后是一个链接,要我输入相关个人信息才能领取红包,我觉得这是一个诈骗信息,就把它删除了。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情境二:国庆期间,我趁爸妈不在家,便和同学“组团”玩了好几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哎,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写完。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探析资料】某市发生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部门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原因探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家指出,首先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其次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020年2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预警,近期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针对上述事件,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