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中考道德与法治适应性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2分。(共22小题)

1、2020年10月2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___。(    )
A . 60周年 B . 70周年 C . 80周年 D . 90周年
2、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比美国谷歌公司的“悬铃木”快100亿倍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_____。(    )
A . “九章” B . “天问” C . “富岳” D . “天眼”
3、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C .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2020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动(    )
A .   脱贫攻坚 B . 生态保护 C . 粮食生产 D . 乡村振兴
5、2020年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共同宣布如期完成(    )
A .   共建“一带一路”协定 B . 区域伙伴关系协定     C .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D . 抗击疫情共同宣言
6、薇薇和星星关于“为何而学”进行对话。你觉得最好的回答是(    )

A . 学习点亮生命 B . 打开学习之窗    C . 学习中有快乐 D . 学习中有辛苦
7、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时,“90后”“00后”成为闪耀群体。他们逆行而上,救死扶伤;他们深入社区,服务群众。这启示我们(    )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精神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生活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

④活出生命的精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8、2020年9月,全国抗疫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陈薇说:荣誉是靠团队才获得的,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    )

①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集体充满关怀与友爱

④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9、如果给如图漫画取个标题,恰当的是(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B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 .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网络打破人际交往时空限制
10、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主要警示青少年(    )
A . 不是所有违法都是犯罪行为    B . 遵纪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C .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D . 认清犯罪危害就能远离犯罪
11、2021年3月21日,有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被网友及相关媒体曝光。3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将3名违法行为人查获,对三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任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②网友正确行使了公民监督权

③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④三名游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2、我国先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如图“宪法宣誓誓词”第一句应该是(    )

A . 坚持依宪治国    B . 不断完善法律    C . 忠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D .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新颁布的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这表明(    )
A . 民法典保障每个公民的各项权益    B .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 . 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D .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4、“清澈的爱,只为祖国”,这是年仅18岁的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在日记中写到的一句话。他用热血和青春捍卫着祖国领土。他的言行告诉我们(    )
A . 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B . 每个公民应随时准备参军,保卫自己国家    C . 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D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15、2020年“地摊经济”有序回归对于稳就业、保民生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地摊经济”释放经济活力的传导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居民收入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引导就业创业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②→③→①
16、“公”的甲骨文和篆书:字的上部是“八”,表示分的意思,下部是“口”,代表所要平分的物品。由此可见,公平具有的社会作用是(    )

A . 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 B .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C . 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D . 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17、“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译,是指那些出于兴趣爱好、乐于分享、敢于将自己独到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这启示我们青少年需要(    )
A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 弘扬创新精神     C .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D . 保护知识产权
18、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包容力    B . 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民族精神    C . 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D . 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19、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    )

①符合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②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

③准确贯彻了“一国两制”方针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1、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这体现了(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B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C . 国际竞争的实质发生了变化    D . 和平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2、2021年2月7日,江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初中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初中阶段要围绕职业启蒙,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家政学习、社区服务、职业体验、适当的校内外生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上述规定主要是让中学生认识到(    )
A .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 重视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C . 劳动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 . 劳动者应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二、简要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23题8分,24题6分,共14分。(共2小题)

1、[百年华诞,永葆初心]

材料一: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部分数据

年份内容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

74.41万亿元

82.08万亿元

91.93万亿元

99.09万亿元

101.6万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616元

36396元

39251元

42359元

43834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63元

13432元

14617元

16021元

17313元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情况

倍差2.72,缩小0.01

倍差2.71,缩小0.01

倍差2.69,缩小0.02

倍差2.64,缩小0.05

注: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请计算表格中空格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并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成就。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粮食安全,国家战略】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要部署,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21年两会期间,针对“粮食安全”问题,一些网民纷纷建言献策。

序号

内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收益;

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加强种子技术方面研究,重点支持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依赖粮食进口,拓展多元化粮食进口渠道。

请从上面措施中选择三项正确做法,并说明这一做法的依据。

三、分析说明: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共1小题)

1、【法律护航,遵守规则】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初三某班同学开展了“学习保护法,践行保护法”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清保护】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有同学摘录了总则中两条内容

【明辨是非】

同学们在学习《保护法》内容时,看到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此规定引发了大家争议。有同学提出:带不带手机,依靠个人自觉遵守就行,这样规定反而限制了自由。

【积极倡议】

同学们经过上述辨论,决定写一个关于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倡议书。有同学初步写了下面内容:

(1)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为什么要坚持上述规定?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3)请运用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倡议书中的内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中考道德与法治适应性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