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法不可违(共6小题)

1、我国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考试作弊行为,从以前的取消考试成绩到禁考,新刑法修正案还增加了入刑的相关规定。这警示广大学生要(    )
A . 尊重他人 保护隐私 B .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C . 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 D . 战胜挫折 积极乐观
2、在火锅店吃饭的王某在点餐时与服务员发生冲突并打伤服务员,被公安机关处以15日拘留,200元罚款,王某的行为(    )

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②违反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
3、片段一:甲把乙打成重伤,使乙丧失了劳动能力。片段二: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灯泡打碎,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片段三:小明的父母因车祸去世,小明的叔叔侵占了小明家的财产。以上行为分别是(    )
A .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 .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4、下列四种情形的违法性质和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

①冷某高空抛物,将王先生砸成重伤,拒不赔偿。——属于行政违法,打110报警

②刘女士与白大爷发生纠纷,在火车站大吵大闹。——属民事违法,向检察院控告

③张某将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司机拾得后不归还。——属民事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④中学生明明因与亮亮有矛盾,到处造谣亮亮考试作弊。——属民事违法,可以协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5、一则“南昌多地发现人贩子,请各位妈妈注意”的消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并不断被转发和评论。经警方调查,该消息纯属谣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警方对散布谣言的刘某予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刘某散布谣言而被处罚告诉我们(   )
A . 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B .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C .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D . 法律禁止转发微信消息
6、放学回家,小福远远看见有人鬼鬼祟祟地在撬邻居家的门,立即打电话报警,并暗中监视他的动向。小福的做法是(    )

①守护正义                        ②胆小懦弱缺乏勇气智慧

③侵犯他人隐私权                  ④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预防犯罪(共7小题)

1、某公司原总经理郁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二万元;对被告人非法所得七十余万元依法没收,上缴国库。这一处罚中属于主刑的是(    )
A . 罚金人民币二十二万元 B . 以上均不符合 C . 没收非法所得七十余万 D . 有期徒刑三年
2、有人认为代考未必是违法行为,危害不大,但《刑法修正案》将其规定为犯罪予以严厉打击。这警示我们(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不良行为也会演变成为犯罪行为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分

④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3、上海一房产中介张某,为了让房东降低售房,对房东打电话恐吓,还用钢珠打坏两家房东的窗户。近日,张某一审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张某的行为属于( )
A . 行政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一般违法行为 D . 严重违法行为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
A .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B .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C . 有期徒刑和死刑 D . 主刑和附加刑
5、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 . 死刑、有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B . 罚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 .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 . 死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6、小明所在的班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对下列四个案件应承担法律责任判断正确的是(    )
A . 大学生小华殴打他人,致他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B . 李老板因为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 C . 小杨无聊时给110打电话谎报险情—承担民事责任 D . 司机小李捡到乘客的钱包拒不返还—承担行政责任
7、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高空抛物罪作为独立罪名施行的首日,常州溧阳法院就审理了全国首例高空抛物案。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这警示我们(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    ②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③行政违法行为都要接受民事处罚    ④法律禁止做的,坚持不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三、善用法律(共7小题)

1、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说明(   )
A . 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成年人的事 B . 违法犯罪现象在当今社会已不多见    C . 见义勇为在当前已不值得褒扬和敬佩 D . 中小学生要先保全自己,善于斗争
2、一天晚上,八年级学生小丽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两个男青年跟踪自己,她马上走到人多的地方打电话让爸爸来接她回家。小丽的做法(    )
A . 不应该,给爸爸添麻烦 B . 是面对不法侵害沉着冷静,有勇有谋 C . 多此一举,完全没有必要 D . 不履行公民义务,纵容违法犯罪行为
3、赵某在工地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了重伤,公司不肯承担他的医疗费用,也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赔偿。赵某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依法维权 (    )

①打击报复,将公司老板打伤       ②到法院提起诉讼

③请相关部门调解                 ④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4、当我们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这些机构包括(    )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公证处    ④法律援助中心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某校八年级学生小军居住的小区门口挂了一幅写有“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横幅标语。对于扫黑除恶,下列与小军身份相适应的正确行为是(    )

①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矫治不良行为

②遇到不法侵犯,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③发现涉黑涉恶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④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防止冤假错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6、初中生小李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可小李一定要为爸爸讨回公道。这时小李应该懂得(    )
A . 采用行政诉讼解决纠纷 B . 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维权 C . 只能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 D . 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解决
7、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
A . 民事诉讼 B . 刑事仲裁 C . 行政诉讼 D . 刑事自诉

四、辨析题(共2小题)

1、请你诊断

有同学认为: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请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小福遭到歹徒袭击后,他记住了歹徒的体貌特征和去向,并报了警。
(2)小路对爸爸说,邻居把我们家的小汽车刮擦了,只能和邻居打官司。

五、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透过现象与法同行  “ 霸座”

近些年,“霸座”事件时有发生,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霸座”乘客均被铁路公安部门给予处罚,“霸座”乘客的信息被记入铁路征信系统,在180天内他们将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据此回答:

(1)霸座乘客的行为是:(填序号)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④不道德的行为

(2)运用《遵守社会规则》,请你对霸座乘客的行为作出评析。
2、案例一:18岁的小刚正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走到小区楼下电梯口时,一名男子掏出一把匕首,顶在了他的脖子上!持刀男子说:“把钱拿出来!”凌晨时分,楼里的住户大多已经休息,小刚也不敢大声呼救!突然他朝着劫匪哭诉说:“我爸爸刚出车祸,现在正在住院,家里正急着用钱,你能不能行行好放过我!”持刀男子竟也动了恻隐之心说:“我也不容易,你好歹给我点!”小刚把包里的钱都给了他。小刚成功逃脱后马上拨打110报了警,第二天持刀男子被警方抓获。

案例二:16岁的小龙和小华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不久,双方各自找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小龙和小华因涉嫌聚众斗殴被警方依法逮捕。

(1)案例一中小刚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
(2)从小龙和小华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