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年中考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22~23小题,每题3分,共26分。)(共10小题)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③中国从此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④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①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②规则是行动的指南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④奉献让生命更精彩
①公交司机见义勇为 ②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司法维护公正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③检察权受制约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
序号 |
内容 |
①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 |
② |
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70561人,提起公诉1572971人 |
③ |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就 |
④ |
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 |
①对权力的监督得到加强 ②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③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④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2)①推动城乡均衡教育发展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①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 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
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④中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①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③国家成立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机构 ④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34分)(共3小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有公民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这样会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材料一 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大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下图)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材料二 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 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张定宇;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
材料一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
材料二
|
材料三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业化”、防止“非粮化”。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一般能产生1%到3%的新增耕地;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农药施用量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培育了一批粮食作物新品种,从种源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保障。但种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良种来源和供给仍有短板,部分种源仍然需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