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八上2.5.1 法不可违 基础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人们的行为底线应该是(    )
A . 不说谎 B . 不违纪 C . 不违法 D . 不犯罪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B . 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C . 明确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D . 法律是比道德更重要的社会规则,没必要遵守道德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凡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 .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 . 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D .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表明(    )
A . 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受法律规范的 B . 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事为了限制公民的自由 C . 任何国家公民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D . 法律越健全人们自由权利就越少
5、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的乡规民约鼓励人们崇礼向善、守望相助。下列对乡规民约认识正确的有(    )

①对完善乡村治理有重要作用    ②有助于实现革陋习树新风

③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同意    ④对村民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6、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的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这段视频上传到网络后,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胡某被交警扣分罚款。可见,胡某的行为是(   )
A . 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 . 一般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C .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D . 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7、片段一:张三开车闯红灯。片段二: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使乙丧失了劳动能力。片段三: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片段四: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以上行为分别是(   )
A .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B .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C .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D .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8、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 . 遵守纪律 B . 不违背道德 C . 不违法 D . 不违规
9、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 . 都属于犯罪行为 B .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C . 犯罪行为要负法律责任,而一般违法行为则不需要 D . 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10、美团外卖骑手小杨为了赶时间送外卖,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私家车主小王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 000元,上述三个违法行为分别是(  )
A . 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 .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1、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 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 2001 年这一比例仅为 12.3%。这警示我们(   )
A . 不良风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 . 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 . 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 . 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12、下列行为与违法类别相对应的是(   )

序号

行为

违法类别

刘某先后三次到某中学附近持刀抢劫6名学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刑事违法行为

网民曾某侮辱因救火而牺牲的烈士,人民法院判其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民事违法行为

王某因违章停车被处罚心生怨恨,在网上公然发帖辱骂交警,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严重违法行为

潘某猎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琴鸡,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行政违法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3、2019年9月6日,北京男子孙某因工作、生活压力大,为发泄情绪,从楼上扔东西砸损他人汽车,被刑拘。此案件警示我们(    )

①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②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③负面情绪一定导致违法犯罪      ④要学会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材料一: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

材料二: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拟定的。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2、(明辨是非)乘客乘坐高铁或火车,强占他人座位究竟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和争议。

(事件回放)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

(依法整治)针对近期社会关注的乘客“霸座”事件,铁路公安部门已对事件调查、取证完结。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一款三项之规定,给予孙某(霸座哥)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霸座哥”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法.治.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维护公共秩序,营造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道法八上2.5.1 法不可违 基础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