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课一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关于极地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熊
B . 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
C . 南极地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 . 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2、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1)
A . 纬度高、严寒
B . 海拔高、缺氧
C . 淡水资源丰富
D . 年降雨量丰富
(2)去程途中( ) (2)
A . 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 . 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众多
C . 船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 . 换乘直升机后向西北飞行
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温高
B . 南极洲被四大洋环绕
C .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D . 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4、 近年来,“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我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的科考队员要迎接近2000名中国游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游客选择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极旅游是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1)
A . 处于暖季
B . 紫外线最弱
C . 风力小
D . 降水较多
(2)“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 (2)
A . 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
B . 南极自然景观独特
C . 科技发展,交通条件改善
D . 促进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
5、 2020年2月,南极地区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主要原因是南极温度升高,为红色的极地雪藻提供了迅速生长的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白昼时间变长
B . 降雪增多
C . 气温升高
D . 风力减弱
(2)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西瓜雪”的生存环境是( ) (2)
A . 低温、强光照、强紫外辐射
B . 低温、弱光照、强紫外辐射
C . 低温、弱光照、弱紫外辐射
D . 低温、强光照、弱紫外辐射
6、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下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北极燕鸥迁徙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 . 迁徙路线需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
C . 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D . 回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南飞
(2)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南极地区更加酷寒的原因是( )
①冰雪覆盖 ②纬度更高 ③海拔更高 ④陆地为主
(2)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7、读下图,回答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示区域为北极地区
B . 图中心是太平洋
C . 图示区域为南极地区
D . 图中心是陆地
8、下列针对南极地区的研究和利用,合理的是( )
A . 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 . 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 . 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 . 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9、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大部分科考队员返回国内,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队员前来交接,这个过程被待为“越冬”。下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 . 昆仑站纬度最低
C . 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D . 均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
(2)关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确的是( ) (2)
A . 越冬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
B . 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阳光万丈
C . 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
D . 越冬队员要戴好面罩以防晒伤
10、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发现近年来长城站附近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小,原因是( ) (1)
A . 海水侵蚀
B . 全球变暖
C . 地壳运动
D . 降水减少
(2)关于中国四个南极科学实验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 . 阴雨连绵、企鹅成群
C . 科考队员人数7月多于1月
D . 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11、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 . 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 .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 . 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 . 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12、 下图为“中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科学考察站,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1)
A . 长城站
B . 中山站
C . 泰山站
D . 昆仑站
(2)去该地区考察最佳时间段是每年的( ) (2)
A . 3~5月
B . 6~8月
C . 9~11月
D . 12~次年2月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读极地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图中世界最大岛屿②是岛。
(2)南极地区周边的海域B洋、C洋。
(3)中国首个内陆科学考察站①站。
(4)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覆盖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因此被称为“”。
(5)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6)南极地区的暖季时间是。
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是指(纬线)以南的广大区域,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考站有个,其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2)中国新站选址(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
(3)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新站选址奠基仪式举行时,北京正处于季。
(4)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冰川的不断融化,使等动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3、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字母,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大洋:A B C大洲:D EF
(2)图中①为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考察站(填代号)
(3)我国科学家前往南极考察时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