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3小题)
1、我国最大的气候资源是:
A .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 . 冬冷夏热
C .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 . 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2、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特征的描述,与对应的高原组合正确的是( )
A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
B . 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黄土高原
C . 地势坦荡,东部和中部多草原——内蒙古高原
D .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青藏高原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 . 积极增加人口数量
B . 降低人口死亡率
C . 实行计划生育
D . 积极鼓励生育
4、在吐鲁番我们可以看到晾房,在江苏我们可以看到砖墙斜顶房,这是因为( )
A . 我国气候北温南热
B . 东温西热
C . 北湿南干
D . 东湿西干
5、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和“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反映的省区分别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①
C . ③④①
D . ④③①
6、玲玲长到8岁还从未见过下雪,下列城市最有可能是她生活的城市的是( )
A . 北京
B . 武汉
C . 乌鲁木齐
D . 海口
7、我国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是( )
A . 山脉走向
B . 地理位置
C . 地形类型
D . 平均海拔
8、根据下图图示,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是( )。
A . 朝鲜、越南
B . 蒙古、印度
C . 日本、巴西
D . 日本、俄罗斯
9、《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诗词的背后,浸透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观察和时刻,不少诗词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从地理意义上讲是指( )
A . 东风
B . 西风
C . 夏季风
D . 冬季风
10、下图中的A、B、C、D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区的天然界线,其中不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
B .
C .
D .




11、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相比,共同点是( )
A . 都属季风区
B . 都是绿洲农业
C . 都在第二级阶梯上
D . 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12、吴丽假期经常和父母出去旅游,下列关于她去过的地形区,描述正确的是 ( )
A . 世界屋脊,地表崎岖不平——青藏高原
B . 冰川广布,沟壑纵横——黄土高原
C . 我国最大盆地,沙漠广布——塔里木盆地
D . 湖泊众多,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国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B . 我国最北端和最东端都位于黑龙江省
C . 简称为琼的省是海南省
D . 江苏省的行政中心位是杭州
14、读下列四省轮廓图。
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四省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四川省
B . ②省简称鄂
C . ③省行政中心是太原
D . ④省是我国每天最早见到日出的省
15、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是( )
A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没有汉族居住
C . 汉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D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16、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 . 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 . 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C . 黑河一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大
D . 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多
17、关于地势对于我国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B . 使众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交通
C . 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便于水能的开发
D . 阶梯交界处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便于发展内河航运
18、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于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 (1)
A . ①和③
B . ②和④
C . ①和④
D . ②和③
(2)下面剖面图中,与我国地势特点最为接近的是( ) (2)
A .
B .
C .
D .




19、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陆上邻国最多的是( )
A . 吉林省
B . 云南省
C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 内蒙古自治区
20、胡焕庸(1901﹣1998),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他在1935年提出“自黑龙江之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注:瑷珲后称黑河)这里“一直线”是指我国( )
A . 人口地理分界线
B . 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C .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D . 水田与旱地分布区的分界线
2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 东南、东北、西北
B . 西南、西北、东北
C . 西南、东南、东北
D . 东南、东北、西北
22、读“中国部分民族、部分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反映了中国的 ( ) (1)
A . 地势特点
B . 城市分布特点
C . 气候类型
D . 河流水文特征
(2)下列关于中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
A . 内流河都是靠雨水补给
B . 外流河分布在西北地区
C . 没有注入大西洋的河流
D . 所有河流都有结冰期
2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下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 . ①-新-蒙古族-手鼓
B . ②-滇-傣族-孔雀舞
C . ③-内蒙古-维吾尔族-摔跤
D . ④-吉-回族-跳板
二、综合题(共7小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数为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很 (快/慢)。20世纪70年代后,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黑河—腾冲一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 %;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 %。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
(3)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诸多问题,例如存在 等社会问题和 等环境问题。(各举一例即可)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均位于我国区(填季风或非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往往发生灾害。
(2)读图2,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多集中在季。
(3)A,B,C,D四城市中,表示北京的是(填字母)。
(4)根据图2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越往北气温越低,主要原因是受的影响;夏季除外,全国。
3、长征是红军战略性转移的壮丽史诗,是党的历史上光辉而重要的一笔。毛主席曾写下《长征》来纪念长征的艰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阅读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长征起点于都县位于武夷山脉以西,该山脉以东省的简称是。
(2)“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就是图中山脉①,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填山脉名称)。
(3)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4)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重要的转折点,会址所在省地貌典型。
(5)“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图中③处)的走向是。从气候的影响因素分析,岷山有“千里雪”的原因是。
(6)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④处吴起县,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宁红军胜利会师,当地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有(列举一项)。
4、读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A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A山脉以西的地形区B是高原,A山脉以东的地形区C是平原,该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2)C区域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这里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填序号)。
①一年一熟 ②两年三熟 ③一年两熟或三熟
5、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重要纬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南部一小部分地区位于带,没有寒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洋的西岸,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气候显著。
6、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的直辖市有①市和④市, 最后注入东海。
(2)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点分别为宜昌和。
(3)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巨大的“”。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 ;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不合理)。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和西北地区 。
(3)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填写下列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A山脉 B山脉 C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