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地区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 )
A . 平遥古城
B . 丽江古城
C . 乌镇
D . 西递和宏村
2、明明利用暑假到江河之源售青海旅游,在这里他很难见到的景观是( )
A .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
B . 盛开的油菜花
C . 波光粼粼的青海湖
D . 呈梯级分布的水电站
3、世界各国文化不同、民族差异。如何看待文化差异?( )
A . 各民族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
B . 尊重本民族文化,排除外族文化
C . 各民族文化不能融合
D . 有的民族文化没有存在的价值
4、全国青少年地理冬令营在北京开营,开营的第一项活动是介绍自己的家乡。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各自家乡介绍的一段话.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古都西安名胜多,大雁塔、兵马俑,三秦大地欢迎您!
B . 我们拉萨日光城,青藏铁路已贯通,欢迎大家来做客!
C . 我们新疆好地方,唱起歌、跳起舞,壮族人民会歌舞!
D . 四川美食美景多,吃火锅、逛九寨,省会成都发展快!
5、下列传统民居与其所在的地理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 窑洞——黄土高原
B . 蒙古包——西双版纳
C . 竹楼——山东渔村
D . 海草房——内蒙古高原
6、如下图为人民币纸币 1999 年版 1 元券的北面,主图是对某个景点经过艺术加工的结果.该景点的名称是( )
A . 上海东方明珠塔
B . 法国埃菲尔铁塔
C . 杭州西湖
D . 杭州雷峰塔
7、下列是《航拍中国》摄制组人员在日记中记录的各地特色文化,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 . 海南岛,烈日炎炎,喝上几口甘甜的椰子汁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B . 新疆,晾房里挂满了葡萄,维吾尔族用香甜的瓜果款待我们
C . 陕西,冬暖夏晾的窑洞住起来十分舒适,安塞腰鼓热情奔放
D . 西藏,蔵民用誉为“高原之舟”的三河马为摄制组运送物品
8、下列地方菜系中,以辣为主要特色的是( )
A . 广东菜
B . 湖南菜
C . 山东菜
D . 江苏菜
9、下列地方中,喜欢吃醋的是( )
A . 四川省
B . 安徽省
C . 山西省
D . 湖南省
10、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力地促进( )
A . 工商业
B . 种植业
C . 旅游业
D . 高新技术产业
11、“世界客都”梅州地区的特色民居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12、黄土高原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形式是( )
A . 二人转
B . 信天游
C . 花鼓戏
D . 梆子
13、下列旅游资源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 桂林山水
B . 日月潭
C . 黄果树瀑布
D . 平遥古城
14、下列旅游景点,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杭州西湖 ②安徽黄山 ③天山天池 ④长江三峡 ⑤四川九寨沟
A . ①②④⑤③
B . ③⑤④②①
C . ①④②⑤③
D . ③④②⑤①
15、下列旅游景点,在河南的是( )
A . 包公祠
B . 秦陵兵马俑
C . 黄山
D . 普陀山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十大旅游景点”中,北方地区偏重于 旅游资源,南方地区偏重于 旅游资源。
(2)位于甘肃省境内西北敦煌市的 和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 ,虽然没有入选我国“十大旅游景点”,但同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知名度。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所描述的是我国“十大旅游景点”中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景点是 。
(4)要想分别欣赏南、北方的古城风貌,应选 和 。
(5)图中的五幅景观图片,有四幅是上图中标注的景点,其中,④是 ,⑤是 。
2、桥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张芳收集了我国部分地区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开展“桥与地理环境”的主题探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1)赵州桥主体结构是一个大洞和洞,其主要目的是增加。
(2)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地区是_______。 (2)
A . 成都平原
B . 珠江三角洲
C . 贵州山区
D . 祁连山区
(3)“桥上桥”中的下桥被淤埋的原因是黄土高原。
A.冬季风异常寒冷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层深厚 D.植被覆盖低
该地区洪水多发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4)请你为宣传推广绍兴古桥设计一句广告词,并说明设计依据。
设计要求:广告词限定在 20 字以内;广告词中至少要体现当地一项景观特点
(5)年楚河大桥发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5)
A . 节省投资成本
B . 增大交通流量
C . 降低高寒缺氧危害
D . 保护生态环境
(6)早期建造桥梁多受当地自然条件限制。随着科技进步,现代桥梁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 (6)
A . 发展需求
B . 社会经济水平
C . 地形地势
D . 天气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