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湘教版地理七上期末复习专题10 世界的聚落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由19世纪传入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的功能突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1)
A . 夏季高温多雨 B . 夏季高温干燥 C . 终年高温干燥 D . 终年高温多雨
(2)目前,广东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骑楼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 (2)
A . 便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 B . 保护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 C . 节省当地的土地资源 D . 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
2、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翁丁老寨不幸遭遇火灾,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毁。读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翁丁老寨(   ) (1)
A . 属于乡村聚落 B . 属于城市聚落 C . 建筑高楼林立 D . 商业活动发达
(2)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2)
A . 寒潮多发——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 . 冬季降雪——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C . 湿度较大——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 . 光照不足——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3、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其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大多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段。近年来,传统碉房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我国青海省南部碉房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碉房开窗甚少的主要目的是(   ) (1)
A . 防风避寒 B . 遮挡雨水 C . 稳固墙体 D . 阻挡沙暴
(2)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
A . 水源 B . 气温 C . 降水 D . 地形
(3)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
A . 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B . 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C . 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D . 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4、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 B . C . D .
5、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的文化古城是(   )
A . 福宝古镇 B . 泰宁古城 C . 平遥古城 D . 凤凰古城
6、天气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些特色民居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下图是西亚的民居,这里的人们夜晚经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们活动搭配合理的是(   ) (1)
A . —打篮球 B . ——晾晒衣服 C . ——自驾游 D . ——农民插秧
(2)西亚的民居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2)
A . 炎热干燥 B . 高温多雨 C . 温暖湿润 D . 寒冷干燥
7、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已成为当地重要旅游特色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遮风挡雨 B . 美观大方 C . 登高望远 D . 通风防潮
(2)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2)
A . 干湿两季分明且寒冷 B . 终年炎热干燥 C . 潮湿多雨且炎热 D . 终年寒冷潮湿
8、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1)
A . 沧州百年冬枣林 B . 安吉白茶生态园 C . 新化紫鹊界梯田 D . 芒康彩色古盐井
(2)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 (2)
A . 商品住宅区 B . 大型加工厂 C . 儿童游乐场 D . 主题博物馆
9、“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保护桥梁,还可供人休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浙闽山区是现存木拱廊桥最为集中的地区。读“木拱廊桥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浙闽山区木拱廊桥分布较多的原因是(   )

①森林茂密,木材丰富 ②美化环境,发展旅游 ③沟谷纵横,溪流众多 ④山石众多,石料丰富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近年来木拱廊桥损毁严重,为保护廊桥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木拱廊桥改建成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 ②在原址修复木拱廊桥并实行有效保护 ③加强廊桥的历史文化宣传,提高人们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 ④禁止行人通行,仅供人们观赏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屋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1)
A . 内蒙古高原 B . 吐鲁番盆地 C . 海南岛山区 D . 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2)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三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尝试完成下面的地理探究活动。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一)探究过程:

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例如,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例,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流孕育农业和人类;又如沙漠中聚落选择在大河绿洲沿岸;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

(2)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地区和气候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聚落的建筑特征受气候的影响明显。东南亚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其民居特点最有可能是。(填字母)

(3)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地形类型),聚落分布较多,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人口少。
(4)(二)探究结论: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也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____。

①地形平坦②热带地区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⑤水源充足⑥自然资源丰富⑦交通便利

(5)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⑤⑥⑦ C . ②④⑤⑥⑦ D . ①③⑤⑥⑦
(6)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年秋季湘教版地理七上期末复习专题10 世界的聚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