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 )
A .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 .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 . 人类活动
D . 全球气候变暖
2、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3级地震。智利多地震的原因是( )
A .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地震带
B . 处在大洋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C . 处于太平洋与亚洲板块张裂的地方
D . 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3、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老化,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以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以下现象主要是由地球板块运动产生的是( )
A . 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的地上河
B . 喜玛拉雅山不断升高
C . 地球的运动
D .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
4、玲玲带领地理兴趣小组从地震的发生地,发生时间和震级等方面收集有关地震的信息,开展最近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研究。所最终能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
A . 地震多沿海岸线分布
B . 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 .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地震频发
D . 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5、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
A . 马来西亚
B . 印度尼西亚
C . 老挝
D . 菲律宾
6、科学家在青海约5000米的汉台山等地,发现了距今2.5—3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
A . 是雪山起伏的高原
B . 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 . 由陆地变迁为海洋
D . 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7、2020年5月27日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世界之巅。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B . 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C . 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D . 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8、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 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B . 境内山岭众多,平原面积狭小
C .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9、 2020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沉到10909米深处,成为全球坐底最深的潜水器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1)
A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 .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2)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国家受地壳运动影响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2)
A . 台风
B . 洪涝
C . 地震
D . 寒潮
10、 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下图示意该国地形图、气候资料图以及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新西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位于低纬度③A地降水比B地多④河流无结冰期
(1)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2021年3月,新西兰及其附近海域连续遭遇了三次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新西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2)
A .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 .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 . 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D . 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11、 读材料与“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广东多地有震感。
(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1)
A . 南极洲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亚欧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内部
B . 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 . 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相互挤压的
D . 板块内的海洋与陆地是稳定不动的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3)
A . 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 . 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 . 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 . 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12、读右图归纳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 . 分布在大陆的内陆
B . 分布在板块内部
C . 主要分布在欧洲
D . 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13、下图中虚线是东南亚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火山喷发时,盛行风向是( ) (1)
A . 西风
B . 西北风
C . 西南风
D . 东北风
(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当地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 (2)
A . 气候适宜,适合居住
B . 耕地缺乏,火山灰土壤肥沃
C . 火山壮观,利于冒险
D . 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下图为“七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D。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填字母或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填字母或名称)。
(4)图中M,N两地中,地的地壳比较稳定,地的地壳比较活跃(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90%以上分布在环沿岸和地带。
2、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2019年2月21日20时22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地震(北纬42. 87度,东经142. 02度)发生 5.5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日本专家警告称,当地恐发生8.8级以上大地震。左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图和右图示意板块边界运动方向图,
(1)结合右图分析,日本地震频发,原因是该国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图中C处地震很少发生,原因是。
(2)右图中A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是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
(3)右图反映的是板块的运动(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和左图中A、B两处中的处相符合。
3、读“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读图可判断,红海的面积在逐渐(增大/减小)。
(3)喜马拉雅山是由甲板块和乙板块的(挤压/张裂)运动形成的。
(4)九寨沟位于________上。 (4)
A . 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B .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以下是地震发生后的处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5)
A . 在教室,用书包护住头部,听从老师的安排
B . 在高层建筑内,马上出门乘电梯下楼
C . 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的楼下
D . 困在废墟中时,要不断大声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