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 七上5.3 聚落的发展变化一课一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世界遗产》是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创办的。云南已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石林、哈尼梯田和澄江化石地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关于文化遗产描述错误的是( )
A . 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B . 应正确处理好古城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C . 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审美价值 D . 古城类的遗产没有实用价值,应该拆旧建新
2、下图中四地,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自然因素难度最大的是(   )

图片_x0020_423616509

A . B . C . D .
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城市和乡村景观.a图是城市贮水塔,每个球形贮水塔能储水100万加仑.b图是在沙漠里抽取地下水进行喷灌的圆形农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15

(1)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1)
A . 生产方式不同 B . 自然条件不同 C . 人口多少不同 D . 经济水平不同
(2)据图判断,该区域的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2)
A . 水资源很匮乏 B . 石油资源丰富 C . 气候温和湿润 D . 灌溉农业发达
(3)图a中的贮水塔是该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在建筑风格上融入了当地宗教建筑的特征.该区域的主要宗教是(   ) (3)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基督教 D . 道教
4、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 . 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 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
5、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描述城市聚落的(   )
A . 鸡犬不宁 B . 阡陌纵横 C . 牛羊满圈 D . 高楼林立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这是《桃花源记》对桃花源的描述,下图是对“聚”和“落”甲骨文的解释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1)
A . 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 乡村,这里“含俨然” C . 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D . 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2).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 )

①气候湿润  ②交通便利  ③资源丰富  ④靠近水源

(2)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3)土楼被福建客家人视为自己的“桃花源”,福建土楼200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申遗的根本目的是( ) (3)
A . 让土楼闻名世界 B . 获得更多收入 C . 保护文化遗产 D . 吸引更多游客
7、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特色的民居建筑,聚落的形态也各有不同,下列有 关民居与聚落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房屋墙厚,窗小,屋顶大多高耸 B . 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 C . 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通风效果好 D . 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着河流,谷地等多呈条带状
8、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 . 水源充足的地方 B .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C . 交通不便的地方 D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9、下列自然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气候湿热 ②地形平坦 ③水源充足 ④炎热干燥 ⑤气候适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10、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A . 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下层是不住人的 B . 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大平顶 C . 我国南方地区为了冬季御寒,屋内砌有土炕 D . 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特别牢固
11、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下图)突发大大火蔓延至圣母院内部并造成箭型塔尖坍塌。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的遗产类型是(   ) (1)
A . 自然遗产 B . 文化遗产 C . 自然、文化双遗产 D . 非物质遗产
(2)图中巴黎圣母院属于(   ) (2)
A . 佛教建筑 B . 伊斯兰教建筑 C . 基督教建筑 D . 道教建筑
(3)保护世界遗产是(   )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唯一责任    ②为了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③所有文化同等被尊重的体现     ④指只保护文物、古建筑群和历史遗址

⑤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3)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⑤
12、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1)
A . B . C . D .
(2)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甲聚落地形平坦,呈团块状 B . 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 . 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工作 D . 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13、为保护故宫等文物古迹应(   )
A . 保持原貌,任其破旧 B . 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 C . 闲置文物,无需管理 D . 异地重建,促进旅游发展现代北京与明清时期相同的城市
14、    读下列四幅建筑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伊斯兰教建筑的是(   ) (1)
A . B . C . D .
(2)属于热带传统民居的是(   ) (2)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三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为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粤教版地理 七上5.3 聚落的发展变化一课一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