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世界遗产》是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创办的。云南已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石林、哈尼梯田和澄江化石地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关于文化遗产描述错误的是( )
A . 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B . 应正确处理好古城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C . 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审美价值
D . 古城类的遗产没有实用价值,应该拆旧建新
2、“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
(1)
A . 乡村,这里有河流
B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 城市,这里有田野
D .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
(2)
A .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灌溉便利的平原
3、下图中四地,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自然因素难度最大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下列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是( )
A . 北极地区﹣﹣平顶屋
B . 热带雨林区﹣﹣高架屋
C . 黄土高原﹣﹣冰屋
D . 撒哈拉沙漠﹣﹣斜顶屋
5、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 . 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 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
6、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 . 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改成楼房
C . 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 .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7、下图反映的是聚落的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1)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③②④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犯罪率上升
d空气质量好 e教育条件好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2)
A . abce
B . cdef
C . abdf
D . abef
8、下面不属于聚落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是( )
A . 交通便利
B . 水源充足
C . 地势平坦
D . 土壤肥沃
9、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1)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甲聚落地形平坦,呈团块状
B . 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 . 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工作
D . 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10、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 . 非洲北部
B .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C . 北美洲北部
D . 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11、“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如左图),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右图示意其四合院结构。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一颗印”无论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1)
A . 重檐屋顶—防雨
B . 小天井—防严寒酷暑
C . 高墙小窗—挡风
D . 二层楼房—节省用地
(2)关于“一颗印”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 ) (2)
A . 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B . 拆掉“一颗印”,加快开发少民族旅游产品
C . 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D . 在“一颗印”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
12、下图为“意大利某聚落景观及当地居民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图聚落为( )
A . 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 . 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 . 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 . 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13、读下面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1)
A . 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 . 乡村,这里有河流
C . 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
D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2)
A . 雪峰连绵的高原
B . 地表崎岖的山区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一望无际的平原
14、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代表之一--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市建设和发展中,适宜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 全部拆除
B .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 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 .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15、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3)下图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
该图反映了B地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占地规模不断。
(4)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4)
A . 传统聚落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 . 聚落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 . 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
D . 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上四幅图按聚落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填序号)
(2)按照你的分析过程,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地;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地;③聚落的交通设施将越来越;④聚落的工业水平将越来越。
(3)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和。
(4)如果你去参观传统聚落,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传统民居做些什么呢?(任写一点即可)
3、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三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回答与图相关的地理问题:①A图所示房屋的屋顶是尖的,原因是②B图为平顶屋,说明该地降水,该民居主要布在我国的地区。③C图民居的名称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④D图所示,该地区居民采用这种居住结构的原因是
(2)选择上述四幅图的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诗句后: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读下面聚落图和民居图,回答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聚落,乙图表示聚落。
(2)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不同有。
(3)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