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品保鲜,我们往往将食品和结了冰的矿泉水一起放到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其中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冰 ,而矿泉水瓶外壁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形成的.
3、为了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常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气态二氧化碳的同时吸收热量,而此时的“云雾”实际上是 (选填“气态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
4、如图所示,用带有火星的木条点燃鞭炮的引火线,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引火线的温度升高, 增加,引火线内的火药燃烧,进而引燃鞭炮内的火药,鞭炮在爆炸的过程中,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燃气的内能转化为周围空气和纸屑的机械能,进而发出爆炸声,同时纸屑向四周飞散开来.
5、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和B两杯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A和B的质量相同,则 的比热容较大,如果A和B是同种液体,则 的质量较大,(以上两空均选填“A”或“B”)
6、水的比热容是4.2×103 (填写比热容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初温为20℃的2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可以升高到 ℃(不考虑热量损失)
7、甲和乙两种物质比热容之比为1:2,分别由甲和乙两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吸收同样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4,则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8、如图所示,A、B、C、D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四个冲程的原理图,E和F是演示实验装置图,其中与演示实验F图能量转化过程相同的是图 (写出图的编号和该冲程的名称)演示的冲程,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是图 (写出图的编号和该冲程的名称)演示的冲程.
9、热机工作时热损失情况为:气缸散热损失30%,废气带走35%,机械摩擦损失10%,则完全燃烧2kg汽油获得的机械能是 J(汽油热值为4.6×107J/kg)
10、物理学中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可以推知, (选填“丝绸”或“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在二者相互摩擦的过程中, (选填“正电荷”或“负电荷”)将从一个物体转移至另一个物体.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1、能够正确估计生活中的物理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10月份合肥的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6℃
B .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 . 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D . 正常人体温约为37℃
2、如表中列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据此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 固态水银 | 金 | 铜 | 铁 | 钨 | 固态氢 |
熔点/℃ | ﹣38.8 | 1064 | 1083 | 1535 | 3410 | ﹣259 |
A .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40℃的低温
B . 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在高温下不易熔化
C . 金块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D . ﹣260℃的氢是液态
3、小聪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对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B .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 . 忘记盖灯帽的酒精灯内的酒精越来越少是汽化现象
D . 夏天会看到打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冰先升华为水蒸气后再液化
4、摩擦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在公共场合有时候会引起事故,带来严重损失和损害,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图是张贴在加油站内的一些警示标志,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
禁止放易燃物
B .
禁止梳头发
C .
禁止吸烟
D .
熄火加油




5、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汽油机气缸顶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B . 在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而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C . 汽油机效率比柴油机效率低,是因为汽油的热值比柴油的热值小
D . 汽油机是点燃式,而柴油机是压燃式
6、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用去其中的一半之后,关于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都不变
B . 都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C . 酒精的密度不变,但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 . 密度、比热容不变,但热值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7、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分别放入三个大烧杯中,其中甲图大烧杯中装有水,乙图大烧杯中装有油,丙图大烧杯中装有砂子,用同样的热源加热,加热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大烧杯中水的温度为100℃,油的温度为300℃,砂子的温度为600℃,则甲乙丙三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大小关系是( )
A . 甲>乙>丙
B . 甲<乙<丙
C . 甲=乙<丙
D . 甲=乙=丙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B . 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C . 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 . 热传递的实质就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9、如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如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1•℃﹣1) | |||
水 | 4.2×103 | 冰 | 2.1×103 |
酒精 | 2.4×103 | 煤油 | 2.1×103 |
铝 | 0.88×103 | 铜 | 0.39×103 |
砂石 | 0.92×103 | 干泥土 | 0.84×103 |
A . 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 . 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比热容仅仅与物质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状态无关
C . 培育秧苗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在傍晚需要把水从农田中放出
D . 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后,铜的温度变化量比铝大,所以铝的吸热能力较强
10、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 .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 .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寒冷的冬天,小明发现撒了融雪盐的路面上不再结冰,于是小明提出有关问题:“水的凝固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小红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并分别测出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0℃的温度计,而要使用量程为﹣20℃~100℃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由图象可知,小明的盐水的凝固点是 ℃
(3)由小明和小红的实验还可以看出,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小聪选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设计了如下的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 | 液体质量m/g | 液体初温t1/℃ | 液体末温t2/℃ | 加热时间t/min |
水 | 100 | 25 | 60 | |
食用油 | 100 | 25 | 60 |
(1)小聪的表格中空白处应补充为 (注意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除了题中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选择的测量类器材是
(2)由表格可知,小聪设计的“加热时间”是用来反映 ;要想完成小聪的实验,还需要选用的测量类的器材是
(3)除了小聪设计的实验方案外,小明又设计了如下的方案: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若水的末温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的末温,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3、为了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聪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Q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然后将挂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分别悬挂在A、B、C处,从而比较带电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带电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 显示出来的.
(2)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实验研究的目的,你可以得出如下两条结论:
① ② .
4、把质量为1kg、初温为25℃的水加热至75℃的过程中,共消耗了10g液化气,请计算次过程中:
(1)水吸收的热量;
(2)加热装置的效率(q液化气=4.2×107J/kg)
5、某品牌的普通轿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耗油量为10L/100km,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的密度为0.72×103kg/m3 ,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请计算:
(1)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