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B . 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 C . 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 D . 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和乙图相同
2、驾驶员使用车上的导航地图,有助于准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 . 交通图 B . 农业图 C . 地形图 D . 政区图
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1

(1)查找地球仪上给出的点,可以得出(   ) (1)
A . 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 B . 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C . C点地处非洲大陆 D . D点所在纬线的长度为8万千米
(2)图中各点(   ) (2)
A . 均位于低纬度地区 B . A地全年昼夜等长 C . B地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 D . 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
4、动手使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我们需要注意( )
A . 地轴是假想轴,不用制作 B . 地轴呈竖直状态 C . 地轴交地球表面于南北极点 D . 地轴与水平面夹角为23. 5°
5、暑假时,北京某同学去新疆探望在那里工作的爸爸。生活中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手表的时针指向21点前后时,夜幕才开始降临,他很纳闷。你认为其中的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拔差异 C . 经度位置 D . 气候差异
6、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凌晨,阿拉斯加地区南部海域发生7.5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纬54.74度,西经159. 75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9710678

(1)此次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位置为(   ) (1)
A . 图片_x0020_100002 B . 图片_x0020_100003 C . 图片_x0020_100004 D . 图片_x0020_100005
(2)此次地震震中所在地位于(   ) (2)
A . 北半球、西半球 B . 南半球、西半球 C . 南半球、东半球 D . 北半球、东半球
(3)白令海峡是(   ) (3)
A . 俄罗斯和日本的分界线 B . 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 C .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上通道 D . 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多暴风雪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测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   )

图片_x0020_1053701331

A . 1000米 B . 2000米 C . 3000米 D . 4000米
8、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9

(1)南回归线未穿过的大洲是(   ) (1)
A . 南美洲 B . 亚洲 C . 非洲 D . 大洋洲
(2)甲、乙大洲的分界线是(   ) (2)
A . 阿尔卑斯山脉 B . 苏伊士运河 C . 直布罗陀海峡 D . 巴拿马运河
9、读下面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9802850

(1)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 (1)
A . 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 . 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 . 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 . 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 (2)
A . 生命的起源 B . 地球的运动 C . 大陆漂移假说 D . 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10、据福建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7月台湾地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3次,地震活动频度、强度均低于上个月,较去年同期相比地震活动水平相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435742910

(1)台湾岛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1)
A . e、f板块的挤压 B . a.d板块的张裂 C . c.f板块的挤压 D . a、b板块的张裂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2)
A . 南极洲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亚欧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3)
A . 在楼房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 . 在楼房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 . 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 . 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11、天气预报APP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获取天气信息最快捷的途径。读蚌埠市10月份4天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天当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在(   ) (1)
A . 10月21日 B . 10月22日 C . 10月23日 D . 10月24日
(2)蚌埠市10月23日17℃的气温大致出现于( ) (2)
A . 上午10点 B . 日出前后 C . 下午2点 D . 中午12点
12、观察下面四幅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中为东南亚热带地区传统民居的是(   ) (1)
A . a图 B . b图 C . c图 D . d图
(2)a图民居能体现当地的气候特征(   ) (2)
A . 炎热干燥 B . 高温多雨 C . 温暖湿润 D . 寒冷干燥
13、读某区域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片_x0020_1370256947

(1)图中N半岛上的居民通用的语言和主要信仰的宗教分别为(   ) (1)
A . 英语伊斯兰教 B . 汉语基督教 C . 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 . 阿拉伯语基督教
(2)图中M所在区域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纬度高,气候寒冷 B . 纬度低,气候湿热 C . 海拔低,沙漠广布 D . 海拔高,空气稀薄
14、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805683530

(1)造成图示两地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地形 B . 生产方式 C . 气候 D . 生活方式
(2)不同区域的聚落、民居等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其中(   ) (2)
A .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域 B . 欧洲东部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利于保温 C . 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民居的建筑风格 D .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利于聚落的形成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_x0020_100016

(1)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于 (南/北)半球,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海洋)
(2)写出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a洲c洲d洲e
(3)图中b运河,f运河。
(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为。a大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和土耳其海峡。
2、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图的等高距是。米
(3)若考察队员沿着路线骑行,最费力的路段是____。(填字母) (3)
A . ①至②路段 B . ②至③路段 C . ③至④路段 D . ④以下路段
(4)攀岩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野外挑战极限运动,图A、B、C、D四处中,你认为最适合攀岩运动的是处,此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5)考虑到如遇大雨天气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老师要求同学们不准在②或④中处搭帐篷宿营,原因是
(6)某考察对员在④处迷路,他沿着附近一条小溪,向下游前进,最后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3、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D
(2)受不同因素影响,各地气候不同,其中H气候分布主要是受影响,G气候分布主要受影响;北美洲西海岸气候沿南北狭长分布是受影响。
(3)判断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甲气候类型分布与世界气候分布图中字母一致的是,乙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的西部,丙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夏季

(4)气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请举一例说明
4、某地理小组拟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该小组搜集了以下四幅人口分布相关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_x0020_863948732 图片_x0020_1489761045 图片_x0020_1121933903 图片_x0020_162072479

(1)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米以下的(地形类型)地区。
(4)A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
(5)B大洲为 ( 写大洲名称) ,该大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是该大洲的中部和南部居民多为人种,南北美洲也有此人种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5、全球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各国经济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阴影代表国家(发展中/发达);从半球位置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半球的南部和半球。
(2)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为重要。我国与非洲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
(3)图中A国使用的语言是,该国主要是人种,C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该地区主要是人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