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5 中国的气候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真题冲关|(共3小题)
1、2019年5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际数博会在“凉都”贵阳市举行。读“贵阳市气候资料图”,贵阳市的气候类型是 ( )
A . 热带草原气候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热带沙漠气候
D . 温带海洋性气候
2、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所在的地形区是,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
(2)乙区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当地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3)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来看,丙、丁两区均位于,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是。
3、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下图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吕梁山区的人们早上八点已工作学习,但大致位于同纬度的新疆南疆三地州的人们十点才正式上班,这是由于地球运动,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差异。
(2)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大多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上。这些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不便,也是其贫困原因之一。
(3)这些地区夏季气温的共同点是,但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主要是受因素影响。
(4)政府鼓励在青藏高原上搭建大棚种植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大大改善了高原地区蔬菜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单选)。 (4)
A .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B . 河湖稀少,水源不足
C . 地处高原,光照充足
D . 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二、|备考夺冠|(共4小题)
1、下图为“我国干湿地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 ( ) (1)
A . 甘、青、藏
B . 陕、宁、川
C . 晋、冀、皖
D . 新、青、滇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
A . 6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为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为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 . 黄河和长江都流经从干旱到湿润的四个干湿地区
D . 大兴安岭大致为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3)甘肃省 ( ) (3)
A . 年降水量在400 mm到800 mm之间
B . 全部位于西北半干旱地区
C . 自东南向西北地跨四个干湿地区
D . 年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4)图中闭合“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与 ( ) (4)
A . 地形有关
B . 海陆位置有关
C . 纬度位置有关
D . 植被类型有关
2、不同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和我国四种民间建筑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
A . 我国陆域辽阔,大陆性气候为主
B . 受季风影响大,季风气候显著
C . 我国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气候
D . 受地形影响,青藏高原终年严寒
(2)图中的民居建筑与其所在气候区对应正确的是 ( ) (2)
A . ①—高原、高山气候区
B .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 . ③—热带季风气候区
D . ④—温带季风气候区
(3)在建筑上题写楹联是我国的传统。以下楹联适宜题写在廊桥上的是 ( ) (3)
A . 漫步吟清溪水月,凭栏眺古道烟霞
B . 遍地黄花吟北国,漫山红叶赋中秋
C . 每逢冬至泊轮渡,又见坚冰飞雪橇
D . 原驰蜡象长城雪,户养肥羊盛世春
3、“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下图为“湘西吊脚楼素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吊脚楼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依山而建,利用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1)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文中“吊脚楼”出现在 ( ) (2)
A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 西藏自治区
C . 山西省
D . 湖南省
4、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读“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夏天去三亚游玩,需要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有 ( ) (1)
A . 沙尘暴
B . 寒潮
C . 台风
D . 干旱
(2)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 ) (2)
A . 四周高,中间低
B . 中间高,四周低
C . 东高西低
D . 西高东低
(3)图中甲处是我国著名的莺歌海盐场,这里能晒盐的原因有 ( ) (3)
A . 地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B . 这里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C . 这里气温高,蒸发旺盛
D .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