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4小题)

1、法律规范集中体现着统治阶级的道德精神,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这表明(    )

①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④法律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将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全文552条规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程序公平正义的具体措施。这说明(    )

①上述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②当正义与制度融为一体时,公平与和谐才有可能实现

③正义的制度面向社会每一个成员,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

④正义的制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推动社会的进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3、国家明确要求,在招聘环节中,不得限定性别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这是因为(   )
A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权利 C . 国家应扩大妇女的合法权益 D . 国家和公民利益根本上一致的
4、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下列对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就是依据法律的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②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依法办事

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关乎社会公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   )

①公平是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社会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

③有了公平,人们就能满足自己的所有愿望

④人们的公平意识在不断增强

A . ①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6、在生活中,正义行为随处见,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 . 同学生活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B . 拾到物品据为己有 C . 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辱骂售货员 D . 同学与人闹矛盾,为同学大打出手
7、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下列宪法规定能够体现这一内容的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③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④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这些举措(   )
A . 将不同程度妨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B . 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维护考生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 . 不利于学校选拔人才,阻碍学校特长项目发展 D . 对确有特长的优秀考生不公平,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9、关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0、“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比尔·盖茨把这句话作为给人们的11点忠告之首。其目的是告诫人们 ( )

①公平是相对的,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②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③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才能更好地生活 
④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实现35个贫困县和60.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拨付各类奖助学金和资助资金63.88亿元,惠及学生550万人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这一做法(   )
A . 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是公平的 B . 只维护了少数人的利益,是不公平的 C . 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公平 D . 处理事情标准或原则不一致,有偏向,是不公平的
12、下图是在公交车、地铁等所设的爱心专座标识。下列对此漫画解读认识正确的是(   )

A .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是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B . 这表明我国残疾人太多了 C . 这表明社会不可能公平 D . 这样做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使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自由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A . 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B . 言论自由得到解放再无限制 C .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D . 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1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的有(   )

①人与人之间,虽然家境有好坏,天分有差异,地位有不同,但在做人资格上是平等的

②任何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做同样的工作,应该给老人、孕妇、残疾人多一些报酬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5、被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十几年前就允许拾荒者、流浪者入馆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无法接受,说允许流浪汉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而您如觉不便有权选择离开。馆长的话表明(   )

①依据读者不同情况需要差别对待            ②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③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④读者有权抵制流浪者入馆读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16、由于贫困、疾病等原因,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帮助和扶持那些处于弱势的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包括(   )

①农村贫困人口      ②遭遇灾祸的人群     ③进城务工人员
④城市下岗失业和低收入人员       ⑤病人和残疾人       ⑥缺乏照顾的老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⑤⑥
17、放学路上,八年级学生小军看到几个高年级学生段打本班同学小龙,小军奋勇上前与他们搏斗,结果小军被打成重伤,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面对非正义行为,未成年人要避而远之 B . 不顾一切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方显英雄本色 C . 未成年人维护正义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D . 未成年人没有能力维护正义
18、某社区活跃着一支由退休职工自发组织的治安巡逻队,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抓过逃犯,追过小偷,处理过意外事故。他们的行为(   )

①维护了小区居民的利益    ②保障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    ④杜绝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9、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有( )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亨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每个公民都拥有相同的金钱和地位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20、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下列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是(   )
A . 有人要求公安局对年纳税过亿的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 B . 某班有这样一个规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免打扫班级卫生 C . 某法院审理某官员受贿案件时,考虑到其在工作上有重大贡献,给予从轻处罚 D . 某县吴法官因家具质量问题,将县城商场起诉,法院审理后认为家具无质量问题,判决吴法官败诉
21、自由是珍贵的,平等是高尚的,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以下说法体现了“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有(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③反对特权        ④依法行使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2、近日,乘客陈某在飞机下客过程中,嫌机舱闷热擅自打开应急舱门,导致飞机悬梯滑出受损。目前陈某已被依法拘留15天。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  ②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③危害公共安全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④应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23、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1名救火英雄遇难。在网上的一片悼念痛惜声中,有一位网民却发表了一些诋毁烈士的不人道言论。目前公然侮辱英雄的这位网民已被绳之以法。这说明(   )

①公民的言论自由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言论自由在网上不应受到限制

④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行使权利要有界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24、2018年1月7日印发的《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贫困残疾人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并为他们看病就医提供便利。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已经实现人人平等的目标

②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

③我国重视实现人人平等,但这一做法对其他人不公平

④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二、简答题(共5小题)

1、实现人人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关系追逐一己之利,或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或对不平等想听之任之,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2、平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2)我们怎样践行平等?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谈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下面是一个论坛上发的帖子,请你参与并帮助回答问题。

楼主1:如果缺少公平正义的支撑,社会就可能土崩瓦解。

楼主2:面对盗版光盘和书籍,同学甲认为,购买盗版光盘和书籍便宜,何乐而不为?同学乙认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会对盗版行为无动于衷,我们要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1)维护公平对社会有何意义?公平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制度支持?
(2)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是什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
4、“一共五道门”“自由的感觉真好,在里面参观都能感受到高墙铁网的压抑”。2018年3月。 八十多名党员干部来到某监狱,接受了一次特殊的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参观结束后一名参观者表示,此次学习教育触及灵魂,特别是听服刑人员含泪讲述自己的犯罪过程和对家人的愧疚,想念后,他感到非常痛心,体会到了“高压线”的含义,更加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及自由的可贵,表示要谨守受法律底线,珍视白由。

阅读上述材料,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自由的感觉真好,在里面参观都能感受到高墙铁网的压抑”,这句话给我们哪些启示?
(2)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日报》曾刊文提出:“任何自由都有底线.从来就没有超越法治边界的自由。现 在,在某些人很中 ‘言论自由’貌似成了网络游戏中的‘大招’‘神器’只要一祭出就可以为所欲为、所向无敌。这样的想法不是法盲无知,就是揣着明白耍无赖‘碰瓷’。法治是自由的底线,尤其是在步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法治的边界更不容逾越。”

(1)请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
(2)怎样理解“法治是自由的底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