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的是 ( )
A . 高山
B . 平原
C . 丘陵
D . 海洋
2、关于五种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平
B . 盆地的四周是高山或高原,中部一定是平原
C . 高原的地表形态是一马平川
D . 平原的海拔一定比丘陵高
3、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 . 三分之二是陆地
B . 各占二分之一
C . 四分之一是海洋
D .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A . 板块的内部
B . 大河的沿岸地带
C . 大陆的边缘
D .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 .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 .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 .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D .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6、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 ②赤道 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大洲是( ) (1)
A . 南美洲
B . 北美洲
C . 亚洲
D . 非洲
(2)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2)
A . 苏伊士运河
B . 土耳其海峡
C . 里海
D . 巴拿马运河
8、属于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共同特点的是( )
A . 跨经度最广
B . 跨纬度最广
C . 地势都很高
D . 地势低平
9、20世纪,人类能够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
A . 球体
B . 半球体
C . 椭圆体
D . 半圆体
10、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1日,我校进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读“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往返路径示意图”。考试期间期间,眉山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 . 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 . 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 . 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11、读指向标地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村在乙村的( ) (1)
A . 正北方向
B . 东北方向
C . 正南方向
D . 东南方向
(2)绘制本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为1∶400 000,在地图上量算出甲、乙两村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 (2)
A . 5千米
B . 8千米
C . 20千米
D . 400千米
12、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
A .
B .
C .
D .




13、海拔一般不超过500米 ,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的地形是指( )
A . 丘陵
B . 平原
C . 山地
D . 盆地
14、马明计划借助地图打卡眉山网红地,最好选择( )
A . 眉山城区交通图
B . 眉山市人口图
C . 眉山市政区图
D . 眉山市地形图
15、地球上四大洋中,面积第二大的是 ( )
A . 大西洋
B . 印度洋
C . 太平洋
D . 北冰洋
16、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反映的是( ) (1)
A . 盖天说
B . 大陆漂移说
C . 浑天说
D . 日心说
(2)可以证明图示两大洲曾是一家人的证据包括( )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2)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17、读“东非裂谷带图”,运用板块学说解释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 . 地震频繁
B . 火山活动剧烈
C . 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
D . 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2)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是北半球的节气AB。
(3)地球公转至春分日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处时,南半球处在季。(填季节)
2、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BCD①②。
(2)CD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DE两洲的分界线是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海和海峡。
3、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F板块,B板块。
(2)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是因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板块之间,两板块做张裂运动;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地中海正在不断(扩大或缩小)。
(3)日本是个火山地震的国家,是由于其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 (活跃或稳定)。
4、读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BCD。
(2)山顶E的海拔高度在米以上,此图等高距是米,①和②的相对高度是米。
(3)沿甲乙两条线路向山顶前进,比较容易到达山顶的是(甲或乙),因为。
(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