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了解罪与罚(共8小题)
1、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 )
A . 拘役
B . 有期徒刑
C . 剥夺政治权利
D . 罚款
2、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 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 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
⑤是严重违法行为 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
A . ②③④⑥
B . ①②④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③④⑤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
A .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B .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 . 主刑和附加刑
D . 拘役和没收财产
4、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 .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 . 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
D .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 触犯刑法性
B . 应受刑罚处罚性
C . 严重社会危害性
D . 刑事违法性
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 )
A . 《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
B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
C . 《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
D . 《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
7、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复习“违法与犯罪”时画的一张思维导图。图中有一处错误,请选出(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8、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案例,其中,应该采取刑事庭审的是( )
A . 张某和李某的宅基地纠纷
B . 刘某不服交警队所做出的处罚
C . 谢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将吴某砸成重伤
D . 王某单方面撕毁与何某签订的协议
二、加强自我防范(共6小题)
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俗话告诉我们( )
A . 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 . 小错必然铸成犬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 . 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D . 偷针和偷金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
2、如图这幅漫画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
B . 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专门保护
C . 未成年人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D . 未成年人要及时自觉矫治不良行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方面,孔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A . 学会创新,勇于实践
B . 积极探索,盲目效仿
C . 明辨是非,自我矫正
D . 抵制诱惑,拒绝交友
4、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说明( )
A . 一般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
B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C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5、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C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6、“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 )
A . 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
B . 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
C . 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
D . 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
三、材料探究(共3小题)
1、李某将购入的“地沟油”进行升温,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正规的菜籽油,然后以自己经营的粮油店为掩护,批发、零售给遵义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的粮油经销商,共计销售576.55吨,销售金额500余万元。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长期销售“地沟油”,危害公众食品安全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李某触犯了哪部法律,受到了什么处罚?他所受到的处罚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2、湖北孝感一初中男生持刀伤害花季少女,因未满14岁被释放引发争议。连日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正频频示警,不断挑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受害人家长的安全忧思不断、受害人的心灵之痛抚慰缺失,不断拷问着国家少年司法体系的建立,而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随之再起。某中学团委决定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有些同学在看了上述新闻后,认为作为未成年人,犯罪也不用负刑事责任。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同学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进行概括归纳。
(3)在活动的最后,由你代表组织者就未成年学生远离违法犯罪发出倡议,请你列出倡议要点。
3、15周岁的学生强强无心学习,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为支付上网费用,他多次对独行的小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若遗到拒绝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物,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从此案中,你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为预防同学们走上强强同样的道路,请你给他们提出忠告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