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共20小题)
1、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 20°W,160°E
B . 20°E,160°W
C . 0°经线和0°纬线
D . 0°经线和180° 经线
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天圆地方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
A . ④②③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3、北半球的春季是( )
A . 3月、4月、5月
B . 6月、7月、8月
C . 9月、10月、11月
D . 12月、1月、2月
4、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多集中在( )
A . 大洲和大洲的交界处
B . 大洋和大洋的交界处
C .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D . 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多云的是( )
A .
B .
C .
D .




6、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 . 方向
B . 绕转中心
C . 周期
D . 产生的地理现象
7、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 .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 四季的变化
C . 昼夜现象
D . 昼夜交替现象
8、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 . 南寒带
B . 北温带
C . 赤道
D . 北极圈
9、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是( )
A . 山地
B . 平原
C . 高原
D . 丘陵
10、面积最大的大洲与面积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
A . 亚洲、印度洋
B . 非洲、北冰洋
C . 欧洲、印度洋
D . 亚洲、太平洋
11、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 ( )
A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C . 今天白天多云有时晴
D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本初子午线是( )
A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 也就是0°经线
C . 划分南北纬的分界线
D . 也就是180°经线
13、某日长春的天气晴朗,那么在卫星云图上,长春地区卫星云图呈现的颜色是( )
A . 蓝色
B . 绿色
C . 白色
D . 黄色
14、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不应少于( )
A . 5.1 亿立方千米
B . 5.1 亿千米
C . 5.1亿平方千米
D . 5.11平方千米
15、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纬线指示 ( )
A . 东西方向
B . 南北方向
C . 东北方向
D . 东南方向
16、与西经25°经线对应组成经线圈的经度数应是 ( )
A . 西经155°
B . 东经155°
C . 东经25°
D . 西经65°
17、地图的“语言”是( )
A . 指向标、方向和图例
B .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 . 比例尺、指向标和图例
D . 比例尺、方向和指向标
18、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 世界地图
B . 中国地图
C . 吉林省地图
D . 长春市地图
19、六大板块之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
A . 太平洋板块
B . 印度洋板
C . 大西洋板块
D . 北冰洋板块
20、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 . 人类的填海造田
B . 暴风雨使大部分田地淹没变成海洋
C .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 .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
二、读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30分)(共4小题)
1、读“大洲与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洲B.洲C.洲 D.洲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 ③
(3)图中A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图中B大洲和D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读经纬网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C两点的经纬度。
A:,;
C:,。
(2)A,B,C三地中,A地位于B地的方向
(3)从南北半球看,A在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在半球。
3、读“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观察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A:, B:, C:, D:。
(2)当地球运动到位置时(填字母),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太阳直射 (填重要纬线),此时长春昼夜长短情况是。
(3)当地球运动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填重要纬线),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4、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红海是非洲板块和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不断扩张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2)地中海由于板块和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珠穆朗玛峰将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