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芬同学通过互联网查询得知我国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一天的昼长与夜长时间分布特点,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时间,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时间。

图片_x0020_100003

(1)图中反映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 (1)
A . 3 月 31 日前后 B . 6 月 22 日前后 C . 9 月 23 日前后 D . 12 月 22 日前后
(2)图中此时,下列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2)
A . 南极科考正繁忙 B . 雅实校园正炎热 C . 多瑙河正结冰 D . 罗马古城正洪灾
2、2020年4月8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封城”76天的武汉市解除了离汉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英雄的武汉按下了重启键!下面对这一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武汉昼短夜长 B . 武汉的白昼时间比夏至日的长 C .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D . 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3、观察“地球公转示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运动到乙处的昼夜分布情况是(    ) (1)
A . B . C . D .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附近时,太阳直射点(    ) (2)
A .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 位于赤道,并向北移动 D . 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
4、   2019年2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春节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位置是(     ) (1)
A . a段 B . b段 C . c段 D . d段
(2)春节期间,内江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 (2)
A . 昼变长,夜变短 B . 昼夜长短无变化 C . 昼变短,夜变长 D . 无法判断
5、导致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并且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纬度因素 B . 气候因素 C . 地势因素 D . 海陆分布因素
6、“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1)
A . 四季变化 B . 昼夜更替 C . 时间差异 D . 太阳东升西落
(2)清明时节,福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
A . 昼夜等长 B . 昼长夜短 C . 昼短夜长 D . 不一定
(3)气象观测站中百叶箱的摆放,要防止早、中、晚多次开箱观测时,阳光对仪器的辐射。因此,北半球百叶箱的箱门应朝向(  )

(3)
A . B . 西 C . D .
7、畅畅生活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他所处的温度带是(    )
A . 北温带 B . 南温带 C . 热带 D . 南寒带
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522156079

(1)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1)
A . 纬度 B . 人类活动 C . 地形 D . 海陆分布
(2)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甲地为沙漠景观 B . 乙山顶终年积雪 C . 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 . 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9、导致日本樱花开放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温差异 B . 地形差异 C . 海陆差异 D . 河流差异
10、玲玲每天中午12∶00下课,发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有些奇怪,暑假前后最短,寒假前后最长。请你帮玲玲找到合理的解释( )
A . 玲玲的身高在变化 B . 玲玲观察的位置不同 C . 玲玲观察错误 D . 由于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变化
11、形成冬季冰城哈尔滨和阳光下的海南岛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因素 D . 人类活动
12、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
A . 北回归线 B . 南回归线 C . 北极圈 D . 南极圈
1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你参加今年地理(中考)时.太阳直射点正接近图中(   ) (1)
A . B . C . D .
(2)此时的澳大利亚为(   ) (2)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14、7月1 日一游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该游客的影子偏向(   )
A .    正东方 B . 正西方 C . 西北方 D . 西南方
15、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1月15日在伦敦发布《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本次报告将气候变化的威胁列为主要长期风险。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经济、社会、环境和地缘政治后果,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叠加最终将造成全球性重大紧急状况。据此完成8~9题。

2019年,世界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是(  )

A . 日本九州岛北部遭暴雨袭击,数十年一遇的暴雨成灾  B . 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   C . 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    D .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损失惨重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4 图片_x0020_100015

(1)A,B,C 三点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点, 一天中,A,B 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点。
(2)当太阳直射 A 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      现象。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南半球处在      季。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利川市的白昼将逐渐变      (填“长”或“短”),正午时我们学校的旗杆影子逐渐变      (填“长”或 “短”)。
2、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问题。

(1)图二是地球运动到图一中A处的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线名称)上,我们高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南极圈内出现的是      (极昼/极夜)现象。
(2)当我们正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地球运动到图一中的D与      (填A或C)段之间。
(3)家住高安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下图所示),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记录冬至日的是图_________。 (3)
A . B . C . D .
3、阅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要求。

(1)写出图中的五带名称C       D       E      
(2)写出右图中五带划分界线的名称①            
(3)图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和      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处于      带。
4、图甲示意扬州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图丙为“二分二至地球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5

图片_x0020_100026

(1)观察现象:图甲中,夏季楼房影子较       (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       (高或低), 该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图丙中的      段(②—③或④—①)。图乙中,      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      (多或少)。
(2)说明原因:据图丙推断,由于地球       (直立或倾斜)身体围绕太阳进行      (自转或公转)运动,所以太阳直射位置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扬州位于五带中的      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正午时间能够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图甲中      (季节) 的光照情况。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