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5《流动的组织--血液》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图为造血干细胞形成三种血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 B . 造血干细胞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 三种血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差异 D . 可用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
2、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 B . 葡萄糖 C . 蛋白质 D . 无机盐
3、血液在人体血管中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起运输作用的成分是(   )

①红细胞;②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4、某种遗传病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种红细胞易破裂,会导致患者正常红细胞镰状红细胞(   )

A . 运输氧气能力下降,出现贫血症状 B . 吞噬病菌数量增多,出现炎症反应 C . 凝血止血功能丧失,伤口血流不止 D . 代谢废物排出减少,出现中毒症状
5、红细胞的功能是(   )
A . 止血 B . 吞噬病菌 C . 运输氧 D . 防御和保护
6、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9名队员成功登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迎风招展!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血浆
7、图Ⅰ表示人新鲜血液的分层现象,图Ⅱ为显微镜视野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的颜色是深红色的,约占血液总量的55% B . 某志愿者从平原到西藏参加支教半年后,血液中的甲显著增加 C . 图I中的甲和乙位于图Ⅰ中的② D . 甲、乙、丙三种细胞中只有甲没有细胞核
8、贫血是指( )
A . 血液中有机物含量过少 B . 血细胞数量过少 C . 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D . 血液总量过少
9、新鲜兔血凝固为血块后,马上将血块切开,观察其切面,发现切面的颜色变化是( )
A . 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B . 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C . 始终是鲜红色 D . 始终是暗红色
10、某患者被医生确诊为急性炎症后接受了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下面能正确表示该患者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11、从家畜体内取10mL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 B . 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一半 C . 血细胞部分绝大多数是红细胞 D . 中间一薄层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
1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下列有关观察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 . 体积最大的是白细胞 C .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D . 血小板数量太少,因此看不到
13、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 .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 .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 .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 . 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14、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人的血液中可以进行变形,并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包围和吞噬病菌的是(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血浆
15、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反复出血,不易凝血。正常人血液中的什么成分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
A . 白细胞 B . 血清 C . 血小板 D . 红细胞
16、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 无论氧含量高低,均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B . 无论氧含量高低,均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 在含氧量高处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处易与氧分离 D . 在含氧量高处易与氧分离,在含氧量低处易与氧结合
17、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关注生命的重要举措。下表为某校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姓名李刚性别男

姓名张伟性别男

正常参考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RBC(红细胞)

4.8×1012

RBC

3. 1×1012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8×109

WBC

8×109

(5.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142

Hb

103

120~ 160g/L

A . 医生抽血时,针头刺人的血管是动脉 B . 依据李刚白细胞的数目可判断他可能有炎症 C . 张伟同学不适合去缺氧的西藏等高原地区旅游 D . 张伟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18、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A .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B . 动脉、 静脉 、心脏 C . 血管 、心脏、 血液 D .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液
19、取适量新鲜猪血分别加入编号a﹣d的4支试管,其中a、b试管添加适量柠檬酸钠,c、d试管什么也不加,静止一段时间的结果是(  )
A . B .         C . D .
20、血液的组成包括(   )
A . 血清和血细胞 B . 血浆和红细胞 C . 血浆和血细胞 D . 血浆和血小板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李某近来经常头晕、易倦乏力,最近几天又出现发热、咽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如表是他就医的血常规化验单,请据表回答。

姓名:李某性别:男 年龄:35

化验项目

结果

参考值

WBC(白细胞)

26×109个/L

(4~ 10)×109个/L

RBC(红细胞)

2.6×1012个/L

(4.0~5.5)×1012个/L

Hb(血红蛋白)

78 g/L

120~160 g/L

PLT(血小板)

198×109个/L

( 100~ 300) ×109个/L

(1)根据化验单上的化验项目——不正常,以及李某经常头晕、易倦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他患有贫血,建议他除了服用药物外,平时饮食要多吃含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经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李某还患有扁桃体炎。化验单上与此相关的不正常的化验项目是。该血细胞的功能是
(3)因扁桃体炎的症状严重,李某需要输液治疗。输液时护士用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近心端)15厘米处捆扎起来。此时,针刺人的血管是,这样做的作用是。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经某些静脉后,由进入心脏的,再经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一段路径到达炎症部位。
(4)检验科医生镜检李某的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2、血常规化验时,医生有时会从患者的手指上取一滴血在显微镜下观察。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

(1)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制作成人血的放到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图像。
(2)图中可以观察到两种血细胞,其中数量最多,呈红色的是[] 。如果检测到[]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3)①和②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4)在此观察中,有一种血细胞看不见的原因是,它是
(5)血液不仅是人体内的载体,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如图所示,将新鲜血液放人A、B两支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请分析后回答:

(1)A试管中的血液出现了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下层的红色部分是;中间部分是白色的
(2)B试管中的血液出现了现象,原因是没有加入 。
4、如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其主要功能是。数量较少的血细胞是[],其主要功能是
(2)最大的血细胞是[] ,最小的血细胞是[]
(3)[3]的主要成分是
(4)某人患扁桃体炎,验血时增多。
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是由[1]和[2]两大部分组成。
(2)一个人如果红细胞数目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就会患 症。
(3)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就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4)如果一个人血液中[4]的含量过少,则他受伤时伤口会
(5)17世纪,英国医生发现了血液循环;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并且提出最早的血型分类,这就是;大量输血时,应以为原则。
(6)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5《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