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有“日光城”美誉的城市是( )
A . 昆明
B . 格尔木
C . 拉萨
D . 乌鲁木齐
2、关于港澳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香港邻近深圳,特色经济是博彩旅游业
B . 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与珠海市相邻
C . 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澳门
D . 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这里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
3、东北三省的耕作制度通常是( )
A . 一年一熟
B . 两年三熟
C . 一年两熟
D . 一年三熟
4、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接近 ( )
A .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局部)
B . 1月份0℃等温线(局部)
C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D . 800mm等降水量线
5、我们家乡所在地区属于(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6、小明的爸爸上星期刚从香港旅游回来,他所带回的礼物最不可能的是
A . 烤鸭、火腿
B . 一套漂亮的童装
C . 一只精致的手表
D . 一只遥控的玩具狗
7、香港和澳门地处大陆的东南端,与( )省相邻
A . 福建
B . 广东
C . 浙江
D . 广西
8、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 )
A . 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B . 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C . 荒漠一草原一森林
D . 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9、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南方地区面积比北方地区大,但人口都没北方地区多
B . 北方地区以“黑土地”和“黄土地”著称,长江以南多红壤,平原地区为 “水稻土”
C . 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丰富,南方地区水能、有色金属丰富
D . 北方地区居民主食为面食,南方地区居民以米饭为主。
10、2008年,中国评选出新的十大“天府”,她们分别是: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十大新“天府”中,地处我国青藏地区的是( )
A . 三江平原
B . 成都平原
C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D . 伊犁河谷
11、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关于A,B,C,D四区域表达不正确的是( ) (1)
A . A地地表景观自东向西有明显变化
B . B区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影响不大
C . C地与B地相比,最大优势是水能及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 . D区虽纬度低,但海拔较高,气候特征以 “高、寒”为主
(2)关于BC两地居民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C地居民的主食是小米
B . B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
C . B地居民的传统运动项目是摔跤
D . C地居民传统交通工具以船为主
12、下面关于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说法错误的是( )
A . 日常主食是糌粑
B . 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
C . 喝青稞酒抵御严寒
D . 哈密瓜闻名于世
13、导致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复杂多样
B . 国土面积广大
C . 地势西高东低
D . 南北跨纬度广
14、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②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 (1)
A . 漫山遍野荔枝林
B . 甘蔗扯起青纱帐
C . 椰林婆娑菠萝香
D . 旱地麦浪大豆香
(2)图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2)
A . A区
B . B区
C . C区
D . D区
(3)D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3)
A . 干旱
B . 湿热
C . 高寒
D . 酷寒
15、我们学校所在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
B . 小麦
C . 油菜
D . 甘蔗
16、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 )
A . 寒潮
B . 水灾
C . 旱灾
D . 梅雨
17、以下属于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问题是( )
A . 大气污染
B . 台风和洪涝
C . 水污染
D . 风沙和旱灾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所代表的四大区域名称:A ;B ; C ;D 。
(2)AD区域分界线①是山脉; BC区域分界线 ②是山脉;③是平原;④是高原。
(3)A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⑤所在省份是。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以为主,北方地区粮食作物以为主;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农业以为主,其中,A牧区D 牧区。
(2)我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糖作物分别是和。
(3)图中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从干、湿区来看,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