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3.2预防传染病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
A . 控制传染源
B . 计划免疫
C . 切断传播途径
D . 保护易感者
2、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 . 发病前的潜伏期
B . 发病的任何时期
C . 恢复期
D . 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3、青少年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合理营养,从传染病的预防上看,这属于( )
A . 控制传染源
B . 切断传播途径
C . 保护易感人群
D . 控制传播途径
4、健康老年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新冠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 . ⑤④③①②
B . ⑤②③④①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⑤④①③②
5、今年的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病毒引起的,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为COVID-19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OVID-19病毒从空气中通过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引起新冠肺炎
B . COVID-19病毒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进一步损害全身各器官
C . COVID-19病毒进入血液后首次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D . 只要我们带上口罩,就算是到人多的地方也一定不会被感染的
6、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 )
A . 控制传染源
B . 切断传播途径
C . 保护易感人群
D . 保护传染源
7、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 .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 .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C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 .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快速建造“方舱医院”用于隔离治疗确诊病人。“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A . 控制传染源
B . 切断传播途径
C . 保护易感人群
D . 杀灭病原体
9、传染病的特征是( )
A . 发病快、死亡率高
B . 都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C . 有的有病原体,有的是体弱引起的
D . 有传染性,但无关紧要
10、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 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 . 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 . 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 . 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11、我国政府为18周岁以上符合接种条件的中国公民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和免疫的类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
B . 控制传染源 特异性免疫
C . 切断传播途径 非特异性免疫
D . 保护易感人群 非特异性免疫
12、防治传染病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 侏儒症
B . 艾滋病
C . 色盲
D . 癌症
13、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近视和病毒性结膜炎都是关于眼睛的传染病,病因也相同
B . 新冠肺炎与流行性感冒都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 和接触传播
C . 甲肝患者用过的餐具要同家人分开并消毒,防止家人被传染
D . 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提高人体对新冠肺炎抵抗力的有效措施
14、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首先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这主要是为了( )
A . 控制传染源
B . 切断传播途径
C . 杀死病原体
D . 保护易感人群
15、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下列人们做法错误的是( )
A . 避免去众多拥挤的地方
B . 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应及时并正确地洗手
C . 平时注意开窗通风,采用分食制
D . 做好防护积极参加聚会
16、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 . 痢疾杆菌
B . 艾滋病病毒
C . 蛔虫卵
D . 苍蝇和蚊子
17、新冠患者住院时,医生让他住进传染病房,这是为了( )
A . 控制传染源
B . 切断传播途径
C . 保护易感者
D . 传染病房易治疗
18、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B . 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C . 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D .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19、“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B . 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
C . 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20、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①中耳炎②乙肝③狂犬病④佝偻病⑤甲型流感⑥蛔虫病⑦天花⑧高血压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⑤⑥⑦
C . ④⑥⑦⑧
D . ②③⑤⑥⑦
二、判断题(共4小题)
1、艾滋病可以母婴传播,所以艾滋病是遗传病
A . 正确
B . 错误
2、人患的各种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防疫站定期给学生进行预防接种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A . 正确
B . 错误
4、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 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 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
(2)在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季节,医生建议同学们常用盐水漱口,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一些同学还注射了流感疫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注射了流感疫苗的同学对流感具有了较强的免疫力,这是人体保卫自身三道防线中的第道防线,这种免疫叫做.
(4)虽注射了流感疫苗,却对预防结核病不起作用,原因是.
(5)流感疫苗本质属于,它会引起产生抗体.
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请依据图1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填埋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2)依图B可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3)图C告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的受威胁区要采取强制措施,提高疫病免疫率.
(4)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请结合图2写出两条结论.①;②.
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各个器官都可以患结核病,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一般仅于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和结核杆菌都属于;流感病毒和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2)预防传染病爆发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为防治流感,某一同学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药(填“处方”或“非处方”)。
(3)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某同学接种过卡介苗后,认为自己体内有了抗体,不会患上流感,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4)为提高机体免疫力,青少年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身心的健康成长,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
5、2020年新年伊始,武汉成为中国的焦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呈弥漫之势在全国蔓延开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支援湖北省抗击疫情,全国各省市派出医疗队,捐款、捐物,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请你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
(1)引起此次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肺炎患者是。疫情期间,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置测温点,温度超过37.3℃,禁止入内并迅速隔离,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2)新型冠状病毒因形似王冠而得名,可随空气或飞沫经人体进入肺部,引起急性传染性肺炎,此时在患者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是肺与外界之间以及之间。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实现的。
(3)医生建议,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饮食中应多摄入类营养物质,有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该营养物质最终消化为才能被人体吸收。
(4)某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并发症,若化验发现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脏中的,健康人在原尿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能被重新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5)延期开学期间,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在上直播课时,许多同学习惯戴耳机听课,但注意音量不能太大,佩戴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导致听力下降。声波刺激内耳的,并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新冠疫情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 既能保留聚餐的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 11 名实验者共同食用 6 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①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 起到了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②A 处是 就餐组。
③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本实验中研究者还采取的措施有。
④ A 就餐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2)由此推测,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 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