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消化、吸收及合理膳食与饮食安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6小题)

1、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   )

A . B . 肝脏 C . 小肠 D . 大肠
2、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   )

A . 唾液 B . 牙齿 C . 大肠 D . 胰液
3、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 . 口腔 B . 食道 C . D . 小肠
4、符合合理营养或食品安全的是(   )

A . 烹调食物多加盐 B .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C . 有虫眼的蔬菜一定安全 D . 常吃油炸食品
5、下列能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且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 . 唾液 B . 胃液 C . 胰液 D . 胆汁
6、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7、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小肠完成的功能是(    )
A . 分解 B . 分泌 C . 消化 D . 吸收
8、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B . 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 . 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 . 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9、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不能吃已过保质期的食品 B . 不能吃发芽的马铃薯 C . 购买校园周边无证商贩的食品 D . 购买检疫合格的肉类
10、牛奶营养丰富,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A . 口腔 B . C . 小肠 D . 大肠
11、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 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 . 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己被分解为麦芽糖 D . 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12、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
A . 油脂类 B . 肉类 C . 蔬果类 D . 谷物类
13、“吃出健康”正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粗细粮合理搭配 B . 只吃自己喜爱的食物 C . 饮食要定量 D . 一日三餐要按时进餐
1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A . 肝脏 B . 胰腺 C . 胃腺 D . 唾液腺
15、下列消化系统的组成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是()
A . 肝脏 B . 口腔 C . D . 小肠
16、人体的消化液中,能将蛋白质彻底消化的是(    )
A . 唾液和胰液 B . 胃液和胆汁 C . 胰液和肠液 D . 胆汁和肠液
17、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是(   )
A . B . 脂肪微粒 C . 氨基酸 D . 葡萄糖
18、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 . 口腔 B . C . 小肠 D . 大肠
19、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 . B . C . D . 气管
20、“味蕾上的健康”,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绿色有机蔬菜能够长期食用 B . 可食用野外采摘的不认识的蘑菇 C . 尽量少吃或避免吃油炸、油煎食品 D . 购买包装食品时应注意识别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21、我们吃的馒头,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
A . 蔗糖 B . 葡萄糖 C . 氨基酸 D . 甘油和脂肪酸
22、从均衡膳食的角度看,下列午餐食谱所选食物搭配最合理的是(   )
A . 巧克力、牛奶、火腿肠、炸鸡 B . 包子、炒鸡蛋、清蒸鱼 C . 薯条、汉堡、蛋糕、可乐 D . 米饭、红烧牛肉、煮青菜、番茄鸡蛋汤
2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 . 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 . 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 . 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24、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 . 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B . 食材加工生熟分开 C .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D . 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25、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相关评价不合理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2mL唾液

清水

2mL唾液

温度处理

37℃温水

37℃温水

100℃沸水

检测和观察

5~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预期结论

﹣﹣﹣﹣﹣﹣﹣

A . ②号试管应加入2mL清水         B . ①②号试管加入唾液和清水后充分搅拌 C . ③号试管应放在37℃温水中     D . 预期结论是唾液使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26、下列消化器官中,能分泌胆汁并具有解毒功能的是(  )
A . B . C . 肝脏 D . 小肠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1)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3号试管可能变成      色.

(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3)淀粉的消化从      开始.

(4)2号试管的现象说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      有关

(5)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最终在      中(填场所)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

2、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毫升唾液

D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在B 试管的D 处加      ,与A 试管形成对照。
(2)A和B试管作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3)实验结果是      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监,原因是      
(4)实验过程中,要用37oC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为了模拟      
3、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试管①、②进行对照,实验组是      
(2)试管①、④、⑤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3)充分搅拌模拟的是      的功能。
(4)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      号试管不会变蓝色,原因是      
4、如图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过程图,据图回答:

(1)该实验装置c中的试管应该放置在      ℃的温水中。
(2)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      (从“变蓝”或“不变蓝”中选填)。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销化下被分解为      ,1 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      
(3)该实验的变量是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作为实验组的试管是      (填序号)。
5、云南过桥米线闻名遐迩,米线软滑爽口,肉类和配菜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餐之一。米线、肉类和蔬菜,在体内最终被消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米线、肉类和蔬菜等食物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线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曲线      能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
(2)肉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填字母)里完成。

探究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按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探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有无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1℃

100℃

时间

5分钟

碘液

2滴

(3)为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处应注入      
(4)若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会有影响吗?
(5)实验结果表明,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除了与唾液有关外,还与      有关。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 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丙表示      的消化。
(2)图中曲线乙表示的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3)淀粉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      ;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常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      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用 A、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 毫升淀粉糊,再 分别加入唾液(含淀粉酶)和清水各 2 毫升,放在 37℃的水中约 10 分钟,然后滴加碘液,B 试管中变蓝,A 试管中不变蓝。比较 A、B 两支试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6%,合理饮食加上适量运动是科学中通的减肥健身途径。下图是血液流经小肠、骨骼肌等器官的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若过量摄取容物类,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管④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血管③。体内过剩的葡萄糖可转化成脂肪。
(2)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骨骼肌。
(3)血液流经右心室→[①]      →肺部毛细血管网→②→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血管②中流的是含氧丰富的      血。
(4)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部分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与血管⑤相比,血管⑥中葡萄糖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
3、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不同系统,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食物在B系统中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叫
(2)人体完成①生理过程后,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血,氧气随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
(3)在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正常情况下,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
(4)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各系统的协调配合,主要靠系统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消化、吸收及合理膳食与饮食安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