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39 传染病和免疫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病名 | 发病数 | 死亡数 |
艾滋病 | 3551 | 1059 |
肺结核 | 135848 | 200 |
狂犬病 | 98 | 90 |
乙型肝炎 | 117553 | 65 |
流行性出血热 | 609 | 9 |
二、综合题(共5小题)
科普阅读题
1897年,人们发现了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感染这类细菌后,常导致水样便、急性腹痛、发烧等.志贺氏菌每年引起大约1.63亿人患严重痢疾,并夺走超过100万人的生命,可谓是臭名昭著!
众所周知,抗生素是人们对抗这些恶魔的有力武器.但因为这些武器被滥用,许多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成为“超级细菌”.人们如何抵抗愈发猖獗的耐药菌呢?
在自然界中,生存着一种噬菌蛭弧菌(下面简称蛭弧菌),它以其他种类的细菌为食.“捕食”的对象正是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其“捕食”过程见图.
目前,人类没有发现与蛭弧菌相关的疾病报道.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以菌治菌”的设想,即利用蛭弧菌去抗击病原菌的感染.但蛭弧菌本身也是一种细菌,动物的免疫系统如果发现它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友军”?
科学家用斑马鱼做了研究.在预实验中,将蛭弧菌注射进斑马鱼的后脑,24小时后,这些斑马鱼全部存活,而且后脑内的蛭弧菌数量逐渐减少.这样来看,蛭弧菌和斑马鱼短期内的“和谐共存”是可以达到的.
接下来,研究者开始了“以菌治菌”环节.他们先向一群斑马鱼的后脑接种了致死剂量的志贺氏菌,然后对其中的部分斑马鱼再注射蛭弧菌.研究者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注射了蛭弧菌的斑马鱼后脑内志贺氏菌大量减少,72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也更高.
在此过程中,斑马鱼的免疫系统也没闲着:白细胞探测到蛭弧菌后,它们会聚集到注射部位将蛭弧菌吞噬.这看起来是“恩将仇报”,但免疫系统其实也是在尽忠职守.随后,研究者利用药物削弱了斑马鱼的免疫系统,再用志贺氏菌感染它们.这时,尽管蛭弧菌依然神勇,斑马鱼的存活率却明显下降,这说明免疫系统并不只是在拖蛭弧菌的后腿.
至此,研究者认为,在抗击志贺氏菌感染时,蛭弧菌和斑马鱼免疫系统能巧妙地“配合”:蛭弧菌对志贺氏菌的“捕食”开始得非常迅速,能够在感染初期控制住志贺氏菌繁殖的势头,帮免疫系统减轻应对的压力.而等到大批白细胞赶来时,蛭弧菌已经饱餐过一顿,收拾志贺氏菌余孽的工作,免疫系统自己也能完成好.
在耐药菌问题愈发严峻的当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新的应对手段.前景越令人期待,研究者的推进工作也越要细致周密.蛭弧菌能不能真正作为“活的抗菌药”加入人类与病原菌的战争当中,我们将继续关注.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 D.第二道防线
实验 | 1 | 2 | 3 | 4 |
处理 方法 | 免疫系统正常;注射蛭弧菌 | 免疫系统正常;注射大量志贺氏菌 | 免疫系统正常;先注射大量志贺氏菌再注射蛭弧菌 | 免疫系统异常;先注射大量志贺氏菌再注射蛭弧菌 |
结果 | 斑马鱼全部存活 | 斑马鱼存活率很低 | 志贺氏菌大量减少,斑马鱼存活率高 | 斑马鱼存活率低 |
由图分析可知,病毒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进行早期防御,该抗体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其后出现的是抗体,这种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临床上的血清学检测便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这两种抗体的存在及含量,血清学检测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组别 |
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 |
患病情况 |
|
IgM抗体 |
IgG抗体 |
|||
1 |
﹢ |
﹢ |
﹣ |
感染早期 |
2 |
﹢ |
﹣ |
﹣ |
? |
3 |
﹢ |
﹢ |
﹢ |
感染活跃期,但已产生持久免疫力的IgG抗体 |
4 |
﹣ |
﹣ |
﹢ |
? |
5 |
﹣ |
﹢ |
﹢ |
恢复期患者 |
据表推测相应患者的患病情况:第2组患者,第4组患者。(选填序号)
A.感染中晚期,或者再次感染病毒
B.曾经感染过病毒,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
C.感染早期,病毒处于潜伏期
D.未感染过病毒
a.分泌粘液便于吸附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能分泌有麻痹作用的毒素
①这种螺旋体是引发莱姆病的(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②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丛、草地等环境。若身体局部皮肤出现症状,且1~2周前在上述环境中逗留过,则应及时就医筛查,以免延误治疗。
③在一定的发病阶段,通过医学检测发现感染者体内可以产生少量相应抗体,这属于免疫。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