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 北方地区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共4小题)
1、下列有关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 . 能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兴修水厍
C . 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在气候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夏季雨热同期
D . 东北三省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人文地理特色。符合“旱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是( )
A . 西北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青藏地区
3、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北方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1)
A . 以干旱为主
B . 以高寒为主
C . 以旱地为主
D . 以水田为主
(2)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
B . 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 . 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
D . 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
4、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回答问题。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脉,到达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从她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河,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河”。
二、东北三省(共4小题)
1、关于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长冬无夏
B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C . 三江平原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D . 夏季降水集中,春旱严重
2、读 “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1)
A . 甲地-电子工业
B . 乙地-种植业
C . 丙地-制糖工业
D . 丁地-畜牧业
(2)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2)
A . 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 . 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 . 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 .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3、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B . ②地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 ③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草原畜牧业
D . ④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实力雄厚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图示意 “东北地区河流等封冻日数线(单位:天)”。
(1)甲山脉是,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2)读图可以判断影响河流封冻日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和。
(3)图中河流P、Q两河段中,有凌汛发生的是河段。
(4)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了暖温带、与寒温带,在自然环境方面表现出冷湿的特点。
(5)图中显示了我国玉米主产区,该地发展玉米种植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6)东北地区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聚居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和满族等。
三、黄土高原(共4小题)
1、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山脉①是 ( ) (1)
A . 阴山
B . 昆仑山
C . 太行山
D . 大兴安岭
(2)图中山脉②( ) (2)
A . 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 . 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C . 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
(3)该地区可能看到( ) (3)
A . 窑洞
B . 坎儿井
C . 胡同
D . 吊脚楼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4)
A . 人口增长过快
B . 水土流失严重
C . 人均耕地不足
D . 沙漠面积扩大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下列传统文化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 陕北腰鼓
B . 信天游
C . 京剧
D . 秦腔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由于水土流失,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1)
A .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 . 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 . 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 . 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图2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2)
A . 防止滑坡
B . 利于耕作
C . 保持水土
D . 修筑窑洞
4、读图和甲、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景观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阴影地区地表形态的是图(填甲、乙),请从该地区的土质和降水特点两方面,分析这种地表形态的成因。
(2)黄河流经A,B,C三个地点,河水含沙量较大的是,D地所处的干湿地区是,该地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主要是依靠发展灌溉农业。
(3)凌汛往往发生在黄河干流的河段(填上、中、下游)
(4)图中阴影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干旱、洪灾和;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为治理该问题,当地人民采取的生物治理措施是。
(5)淄博市某中学夏令营计划乘火车从淄博站去西安参观考察,假如你是导游,请你为该夏令营设计一条最便捷的铁路线路,并介绍图示阴影地区的民俗风情。
四、北京(共4小题)
1、
读图,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京背靠群山临近渤海
B . 北京位于雄安新区南面
C . 北京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 . 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2、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在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良好的容城、雄县、安新三地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将逐步建成水城共融生态新区和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分散北京人口、环境等诸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不属于北京首都职能(功能)的是( ) (1)
A . 政治中心
B . 文化中心
C . 国际交往中心
D . 经济中心
(2)与廊坊相比,国家选择雄安作为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 (2)
A . 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
B . 离北京、天津近,位置优越
C . 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D . 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
(3)有关雄安新区建设的积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3)
A . 减轻北京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B . 能够彻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
C . 加强雄安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D . 利于雄安新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生态发展
(4)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4)
A .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B . 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是为了扩大北京的城市规模
C . 目前,北京正朝着世界现代工业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D .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角,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3、下图是北京市经济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最快
B .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C . 2000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60%
D . 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2)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 ( ) (2)
A . 北京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B . 北京的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C . 北京的城市职能对环境要求较高
D . 北京的能源和水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成立雄安新区。其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通过聚集科研院所和发展高新产业,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为中国的又一“硅谷”。
(1)雄安新区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该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两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3)与长江相比,图中①所示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有哪些?(不少于两项)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位于北京的单位或部门:①高档汽车制造集团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现代 通讯设备制造公司④国家外交部⑤中央电视台等,最有可能从北京迁往雄安新区的是,。(填序号)
(5)请根据材料二,从交通方面说明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